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楼几小步 服务一大步
孙云
  如果你初来乍到去浦东新区泥城镇公平村办事,走进村委会的小院,一定会大吃一惊:“怎么整幢办公楼里都找不到村委会书记和主任的办公室!”但是,只要在一楼一门式服务大厅的窗口服务台随便打听一下,就会发现,原来,你询问的人正是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琪、村委会副主任曹海红等村委会的工作人员。

  记者两天前到公平村采访,对眼前的情景颇感意外。一位村干部解释:“从上个月开始,伲村干部都没有办公室啦,村委会办公室全部改建成了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功能区,我们都在一门式服务大厅里挂牌服务!呶,你一进门就在左手边看到的办公桌,就是书记的服务点!”

  按浦东新区和泥城镇党委深入推进大调研不断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去年底,公平村在打造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自治老宅”的同时,村委会的办公楼也大变样了:

  一楼原是农资仓库和会议室,现被改造成为一门式服务大厅,服务台只有半人高,前面还放着椅子,村干部坐在服务台后面挂牌接待。“农业 村庄 河道改造”“建房 安全 民兵 环保”等服务项目指示牌一目了然。

  村干部从原先集中在二楼的办公室里搬下来了,二楼腾出的空间被改造成为服务村民的三间功能室,村民可以来这里编织女红,也可以习字作画,或者参加健康咨询。

  变身之初,办公楼二楼保留了一间办公室给陈琪,想给村民解决矛盾、诉说烦恼留一个讲“悄悄话”的地方。然而,从去年底改造至今,这间办公室基本闲置。这一方面是因为村委会工作到位接地气,村里氛围越来越好,村民矛盾少了,用不着找她讲“悄悄话”;另一方面是因为陈琪自己也喜欢坐在一楼,随时随地为村民服务,免得老百姓来找她还要爬楼、敲门、约时间。于是最后一间办公室也改成了村民议事厅和“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

  如今,浦东新区都在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要求,推进高水准的家门口服务体系。“村干部下楼”虽是几小步,但实实在在是走近群众为民服务的一大步。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资讯/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越是关键阶段越不能麻痹懈怠
进博会期间休息日调整
把绿色智慧建筑“搬”上进博会
苏州河岸线逐步贯通 一座座桥梁串起今昔
下楼几小步 服务一大步
消费者的“娘家人”
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报头
广告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下楼几小步 服务一大步 2018-10-12 2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