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动态·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场内无人拍照 曲间无人鼓掌~~~
场内无人拍照 曲间无人鼓掌~~~
场内无人拍照 曲间无人鼓掌~~~
场内无人拍照 曲间无人鼓掌~~~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场内无人拍照 曲间无人鼓掌
这一回,穆洛娃笑了
赵玥
■ 穆洛娃在接受采访 上海音乐厅供图
  昨晚,著名俄罗斯小提琴家维多利亚·穆洛娃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举行了“弓弦上的独舞——维多利亚·穆洛娃小提琴无伴奏独奏音乐会”,这是她在沪首次以无伴奏形式呈现整场音乐会。演出一开票,加座也立刻售罄。演出结束后,不少乐迷又聚集到了工作人员出入口,等候穆洛娃的现身,苦等半个小时也不愿离去。

  穆洛娃曾于1975年获得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又于1980年、1982年先后赢得西贝柳斯比赛和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名,令世界为之震惊。此次音乐会曲目安排以一首巴赫、一首巴洛克之后作曲家的作品交替演奏。巴赫以外,涉及的作曲家包括普罗科菲耶夫、乔治·本杰明和日本作曲家滕仓大,更有一首特别的无伴奏爵士风格的小提琴曲——《巴西》,这是由穆洛娃与已故意大利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的儿子米沙·穆勒娃·阿巴多所作。

  对应演奏曲目的安排,穆洛娃在这场音乐会上使用了两把至爱名琴,一把是制于1723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朱尔斯·福尔克”(现代弦),一把是瓜达尼尼小提琴(羊肠弦)。“朱尔斯·福尔克”用来演奏当代作品,而瓜达尼尼小提琴则绞上羊肠琴弦,以巴洛克风格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帕蒂塔与奏鸣曲。

  2年前,穆洛娃曾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上海乐迷在演出时用手机拍摄现场。这次,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观演环境,观众入口处专门贴了一张特别提示,用黑色加粗字体说明,本次音乐会无中场休息,演奏曲目期间请勿鼓掌,迟到观众及中途离场观众需站在最后一排聆听本场音乐会至结束。现场观众极为配合,演奏曲目的间隔期间,竟真无一人鼓掌,迟到观众也均站在一楼后排和二楼两侧,无人走入观众席入座。唯一算得上插曲的,可能就是演出间隙观众心照不宣的集体咳嗽,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毕竟没有哪条演出礼仪是禁止观众在非演奏时段咳嗽的。

  演出结束后,穆洛娃没有更换演出服,就直接来到了贵宾室接受媒体采访。看得出来,她对这次演出非常满意,毫不吝啬对上海音乐厅的赞美。穆洛娃表示,上海音乐厅的风格和她在意大利见过的很多古老剧院非常相像,但往往意大利的剧院声效比较干,而上海音乐厅完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更没想到容纳了一千多名观众的观众席能与舞台的互动感这么好。她一改冰美人的严肃面孔,热情地说:“上海音乐厅实在是太棒了,这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郁达夫小说奖揭晓
这一回,穆洛娃笑了
生命之音《听海之心》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动态·广告A11这一回,穆洛娃笑了 2018-10-14 2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