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宫小行星
迎来双胞胎客人
凌启渝 JAXA
■ 龙宫尊容
■ 探测机器人着陆后的第一张照片
  浩瀚太空,繁星无数。其中有颗大小约900米的钻石形小行星,编号“1999JU3”,它离地球约280万公里,不算太远,自转周期约7.6小时。

  1999JU3原本并不太出名,后来却成了“新闻明星”,有了个好听的昵称“龙宫”,最近更是频频上报、登网。原来,它成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小行星取样飞船“隼鸟2号”的目标。

  2014年12月3日,隼鸟2号在位于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用H2A火箭送上太空,随即“埋头赶路”。直到3年半后的2018年6月飞抵龙宫附近,进入小行星上方的稳定轨道,仔细寻找着陆地点。它在离表面40公里处拍摄的照片,首次近距离呈现了小行星表面凹陷、陨坑和巨大石砾等复杂特征。

  北京时间9月21日12时6分,隼鸟2号在离龙宫表面55米高的位置分离出“智慧女神”号探测机器人II1A和II1B。这对双胞胎各重1.1公斤,直径18厘米、高7厘米,体型就是矮胖的圆柱体。它们携带相机、温度计等设备,拍摄小行星表面照片并收集温度等信息,一个主要任务是“打前站”。

  双胞胎的着陆过程让科学家密切关注。原来,龙宫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仅为地球的十万分之一,探测机器人只能以每秒几厘米的速度缓慢接近小行星表面,以免着陆时产生的势能将双胞胎再次带离(极端情况可能就一直绕小行星飞了)。好在运气不错,内置的防反弹动量轮也发挥功能,双胞胎成功着陆。这是有移动能力的探测器首次来到小行星上。

  这对机器人并没有轮子,它们借助内置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以 “弹跳”方式在低重力环境下自主移动,以便研究小行星的不同区域。当然,弹跳也是慢动作,每次移动约15米距离,约需要15分钟。

  它们拍摄的彩色图像经由隼鸟2号回传地球。第一张的图像有点模糊,不过竟然很不容易地捕捉到隼鸟2号航天器本身。而借助它们在小行星表面跳跃时拍摄的图像,专家也证实了弹跳移动的机制在小天体上有效,高兴地看到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

  隼鸟2号任务一共耗资1.5亿美元。10月3日,飞船又弹出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研制、重10公斤的小行星表面探测器MASCOT,它在表面成功着陆途中还拍摄了20幅图片。它和计划中的“智慧女神-II2”机器人携带加速度计、磁强计、红外光谱仪等,将获取小行星表面物质组成、地质分布、地形细节等信息。

  隼鸟2号还将发射一个小型撞击器,2公斤重的铜盘用炸药推动,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砸向龙宫表面,制造人造陨石坑,以从中挖掘“新鲜”的岩石样本。而2019年,隼鸟2号飞船本身也会着陆,并于2020年携带样本返回地球。

  那么,科学家到底为什么要研究龙宫小行星呢?因为这可能有助于揭开宇宙起源之谜。龙宫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上运行,被认为含有水和有机物,并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极具研究价值。凌启渝 (图:JAXA)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缠个新绑腿 小马走起来
飞机将像鸟儿一样用气流飞行
龙宫小行星 迎来双胞胎客人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A21龙宫小行星
迎来双胞胎客人
2018-10-14 2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