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爷叔”不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为什么他会热心在新客站当指路人,当得乐乐呵呵,当成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最近又被评为全国“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代楷模16届全国十大创业榜样”。上海的2603条马路他全去过,一开始为了工作,后来为了那些进了上海容易迷路的人……
他原来是个不认路的新上海人
严格地说,张富宏不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最多只能算是个新上海人,他出生在苏北盐城,是个苏北人,而他妻子才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1992年,国家突然出了政策,知青子女的户口可以回到母亲的原籍!于是,女儿珍妮高高兴兴来到上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上海人,住到妈妈的妹妹家,而妈妈呢,反倒还是“外地人”。夫妻俩一门心思想要照顾孤孤单单的女儿,一门心思也要调到上海,唯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家团聚。张富宏的妻子终于从盐城师范学院调到盐城市物资公司,物质公司在上海有个办事处。张富宏是盐城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拍摄、联系广告,他非常忙碌,在当地也很有知名度,可是他说服了领导,终于从电视台调到盐城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当了经济信息科科长。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张富宏,一个盐城人初到上海,可谓两眼一抹黑,不认路,不认店。可是,他的工作恰恰是不允许他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因为一旦盐城的领导到了上海,办事处必须为领导指路,必须带他们到东到西联系工作。张富宏自己都不认路,信息都不灵,怎么当好办事员?他在盐城时,哪一条马路不熟悉,哪一家大企业没有去过?滚瓜烂熟,可是在上海就……
张富宏默默地买了一张上海地图,开始仔细辨认上海的主干道、横马路、大街道、小弄堂,弄清方位,摸清走向,因为上海的马路不像北京那样四四方方,两条明明平行的路,比如大连路和四平路,复兴路和淮海路,走着走着,交叉了,特别容易叫外地人“吃药”;他还买了一张月票,一有空就搭乘每一路汽车和电车,一站一站地认,从头到尾地记。月票制度被取消后,他就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不但路名,连小区名、大楼名,都烂熟于心。每走一条路,他就在地图上勾掉一条路,直到上海的2603条马路他全去过为止;至于内环线以内的所有马路,他不是只去过一次,而是去过五六次。他甚至发现上海地图上的39处错误,及时告诉了测绘院,请他们出版明年的上海地图时予以改正。
终于,张富宏成为上海的“路路通”。
他要在火车新客站当指路人
2002年,江苏省发出要推动干部年轻化的文件,50多岁的张富宏是经济信息科的科长,是“老干部”,为了年轻化,他只能提前退休了。
家里房子倒是买下了,有地方住。可是张富宏闲在家真是憋得慌,他不喜欢打牌打麻将,不喜欢广场舞卡拉OK,不喜欢种花养鱼,不喜欢抽烟喝酒……每天早上起来,他总是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有特长吗?怎样才能比较科学比较有意义地度过我的晚年?难道我就甩着两手什么都不干吗?但是真要干,干什么呢?
一次,他到火车站去接一个老家苏北来的朋友。刚刚接到,刚刚走出站,就听见有一个外地来客在问周围的旅客:请问,上海的胜利路在哪里?
有人说“不知道,没听说过”,还有人说“上海根本没有什么胜利路”。张富宏立刻走过去回答:朋友,上海有胜利路的,在合庆,在外环线以外,我来告诉你搭车路线……
就在这一刻,他忽然开窍:熟悉上海马路不就是我张富宏的特长吗?我为什么不能在火车站专门为旅客指路呢?他激动起来,终于有事情可干了。
2013年6月6日早晨,张富宏骑着自行车来到火车站的南广场,站立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开始了他的指路生涯。
可是,没有一个人前来问路。旅客以为他也是旅客,也是找不到方向的主。张富宏琢磨:宾馆里的迎宾小姐,肩上不是戴着绶带吗?又鲜艳,又明晰。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说做就做,他立刻赶到广告公司,花了35块钱,做了一条鲜红的绶带,那上面写着五个大字:志愿指路者。
第二天,他又来到火车站的南广场,几次拿出绶带,几次放进了口袋:我是个退休的公务员,我是个老头,我在这里丢人现眼的干吗呢?他默默地回家了。妻子问他:你为什么闷闷不乐?他说:我没有不开心啊,我在想一些事情。
第三天,他又来到南广场,东看看,西看看,还是不敢把红绶带挂到肩上,拿出来,又放回去;放回去,又拿出来。快到中午了,他一狠心,把红绶带戴上了肩头,横跨着。那根红红的丝带在广场上多显眼啊,闪闪发光,吸人眼球。立刻,就有旅客上来问路:请问志愿者,某某路在哪里?怎么走啊?乘坐地铁呢?还是轻轨?乘坐公交车呢?还是叫出租车……
他笑眯眯地一一作答,很详细地告诉问路人怎么走,忙得不亦乐乎。
这半天,有100多个旅客来问路。晚上回到家,张富宏超兴奋,天蒙蒙亮了,他还没有睡着。突然,他从床上跳起来,他突然想起有一个旅客曾经的问话:爷叔,你为我指路,收费吗?
一大早,张富宏就出门了,等到广告公司开门,他就进去了,花了45元,委托广告公司再做一根新的红绶带,前面写:上海指路爷叔。反面写:党员志愿者。这11个字表达得非常清楚:中共党员,60多岁的老年人(爷叔),专为旅客指路导向,免费服务。
从此,每星期一、三、五的早上七点,张富宏就从浦东三林的家,骑着自行车赶到火车站,放下一天要喝的四大罐水,放下满满一盒中午要吃的饭菜,放下小凳子,挂上一幅特大的上海地图,开始为人指路。一个上午就要为100多名旅客服务。
报社记者感兴趣了,电视台节目组来录像了,旅客们转微信了:上海新客站有个指路爷叔!
瞬间相遇的瞬间故事
在张富宏身上,讲不出很多有头有尾的故事,他为别人服务,都属于一种“瞬间服务”,一个火车班头到了,立刻有数百上千人出站,立刻有十多个旅客围住他问这问那,但是,一次指路十几秒就够了,甚至5秒,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走人了,都是匆匆赶路人——
有人问:指路爷叔,我要到如家酒店去,出租车司机跟我说要100元车费,对吗?离火车站很远吗?
张富宏回答:这里左手边过去,走300米就是如家酒店,用不着搭车,走过去就是。
有人问:指路爷叔,我要到外滩去怎么走啊?
张富宏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叠“路线纸条”,从中抽出一张,那上面写着:去外滩,1.北广场115路,换65路公交车,到南京东路下来,走几步即是外滩;2.1号地铁线到人民广场,换2号线,南京东路出站,走过去便是。
有人问:指路爷叔,我要到中山医院看病去,出租车说车费要120元。您说对不对?
张富宏回答:坐104路公交车去吧,2块钱就够了,车站就在前面,看见了吗?对对,104路,不要乘错。
迷路人爱死他,黑司机恨死他!
故事一:有一次,一个老阿姨带了一个7岁的外孙女,大包小包从周浦来到火车站,她走到张富宏带来的那张大地图前说:指路爷叔,我要去买一张到常州的票子,这么多行李拎着不方便,就在你这里放一放吧?
张富宏笑道:好的好的,快去快回。小孩子一定要领领牢。
老阿姨说:小孩子也放在你这里。
“也放在你这里”,轻描淡写一句话,把张富宏的眼睛说湿润了。现在,谁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陌生人?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时有发生孩子放在他这里,是旅客对他的信任和肯定啊!
但是张富宏还是说:不行不行,孩子还是你带走。
老阿姨说:没有关系的,刚才我看见你的绶带上写着“党员志愿者”,我在电视上也看到过你,你是好人,我相信你。
过了十多分钟,老阿姨回来了,票子买好了,她连声说谢谢,然后拉开旅行包,拿出小孩子吃的旺旺雪饼,硬要张富宏吃。
张富宏热泪盈眶:好的好的,我吃一块。
故事二:有一次,一列西北来的火车到新客站,顿时人流如织。一个男子走过来问:党员志愿者,我要到庙泾路去。
张富宏奇怪:庙泾路在闵行,你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去干什么?探亲?找工作?还是……
那男子说:我从甘肃来,要到庙泾路石油大厦去。去年,我发明了一种春苗移植器,上海这家公司知道以后就打电话给我,说要推广我的移植器。所以我到上海来,想跟他们面谈一次,他们是不是要出大价钱买断我的专利……
张富宏摇摇头:不不不,上海的两千多条马路我都熟悉,几千幢商务楼酒楼也都装在我心里,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庙泾路没有石油大厦,石油大厦在中山北二路。你不要上当啊!他们一定是要你的推广费。
那汉子很憨厚:他们不会骗我的。
张富宏再劝道:你不信打电话给那个联系你的人,说我已经到上海了,马上要到庙泾路你们公司去。你看他怎么说。我推测,他一定不会让你到庙泾路去,因为那里没有石油大厦,所以也没有他们公司。
那汉子半信半疑,转过身真的给那联系人打电话。不一会儿,他垂头丧气地放下手机,对张富宏说:党员志愿者,他问我带推广费了吗?他要我18万元。如果带了他就来接我,谢谢你啊爷叔,差一点我就上当。
指路爷叔想得更远
如今,经过一些媒体报道和旅客的口口相传,张富宏有了知名度,他被评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后来成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最近又被评为全国“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代楷模16届全国十大创业榜样”。人们欣喜:上海的“窗口”单位,码头上有杨怀远,车站上有张富宏。
张富宏早上七点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整整要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火车站。他风雨无阻,冬夏无阻,身体不佳和身体硬朗无阻。服务结束后,他收起大地图,收起凳子,收起标语,又骑两个小时回到家。他已经为四五万人指过路,他的特殊行程已经达到两万五千里……这是一个人的“长征”啊!
然而,张富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热望有人来做他的伙伴,这样,三个指路者就可以在火车新客站的三个出口处同时来为旅客指路;他热望有年轻人来接他的班,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年近古稀。他收过一个年轻的指路徒弟,徒弟学得很认真。可是真要学到这身本领,看图说话是不够的,最好要把上海的两千多条马路跑一跑,把上海的公交车、地铁、轻轨都坐一坐,然后牢记在心,融会贯通……
张富宏想的仅仅是接班人的事情吗?不是,他想得很远,他盯住了吉尼斯,想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具体比赛的方法是这样设想的:一分钟内,随机在地图上指认出所属城市某条道路的条数纪录,谁指认得多,谁就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平时,张富宏在5秒钟之内就能准确指出上海的某条路在哪里,准确率在95%以上。
张富宏想的还不止这些,他常思忖:全世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4万多项,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创造更多的世界纪录呢?他开始策划“推动中国争创吉尼斯纪录第一强国公益基金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