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电影聚焦于校园霸凌事件,小说里同时也是当下国产青春片经常被诟病的堕胎、多角恋等情节被舍弃,主题更为明确。同时电影围绕贫穷的高中少女易遥因难以启齿的传染疾病被同学孤立欺凌,从隐忍到反击爆发再到绝望的过程,大量的外部生活细节和丰富的心理活动作为人物行动的支撑,去除了小说中大量矫揉造作的抒情独白和人物命运极端化。电影的改编弱化了小说所代表的系列青春文学的残酷忧伤,机智选择了更具社会警示意义的主题。
影片通过铺垫大量的日常细节来凸显人物关系更加贴近生活,如易遥的单亲母亲从事暧昧不明的行业,艰难谋生脾气恶劣导致母女隔膜,得知女儿的传染病竟是由自己造成时愧疚后悔,她牵起女儿手去医院的动作是难得的亲情和解。易遥和齐铭虽成长在同一弄堂,但阴冷和阳光的两种家庭氛围也导致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差异,反倒是同为问题学生的顾森湘更能理解易遥的处境,在人物友情和爱情关系中,虽然台词不少仍旧有些生硬造作,但懵懂的分寸感把握得当。影片呈现了大量校园霸凌的手段细节,尤其是转校生唐小米既是原来学校的受暴者也是对易遥的主要施暴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其实值得影片更为深入的挖掘和表现。
电影的镜头语言比较细腻,用色彩、空间位置等的对比来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易遥的母亲不愿交新校服费,俯拍镜头下每天熙熙攘攘的校园,一大片黑红相间的校服中,突兀的一点蓝白色便是易遥,窘迫、孤独和边缘化一目了然。当唐小米在学校四处传播她的疾病时,被众人视为病原体的易遥站在教学楼底层的天井,抬头仰望逼仄的天空,还有每一层俯视她的同学,失去尊严无处可躲的处境不言而喻。影片结尾易遥无意中转发的短信导致了顾森湘代替自己受害,再次孤立无援且背负罪名的易遥决定跳河,长长的河堤上绝望的少女和层层叠叠围观的同学形成力量悬殊的对峙,镜头快速切换在一张张冷漠或嘲讽的脸上。而整部电影的高潮正是易遥跳河前对所有围观者的指控,“我不知道杀死她的凶手是谁,但是我知道杀死我的就是你们。”
影片前半部分几乎完全回避了教师群体的态度,整个事件爆发之后才有教师学校层面的反省和检讨,随后字幕出现近几年国家法律层面对于校园霸凌案件的完善,这种处理过于简化,导致影片仍旧局限于对青春伤感和残酷的单一表达,缺少更加深刻的对于教育和社会的整体反思。片尾出现的一系列现实生活中被欺辱和被损害者的采访,稍许加强了影片的警示意义:施暴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会淡忘自己的行为,而受暴者的伤痛将伴随他们一生。这些已经工作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成年人,谈及往事时,神情中再度浮现少年时的脆弱。
国产青春电影近几年的大热促成了大量类型片的出现,商业化的制作模式对于内容的套路复制也使得观众审美疲劳,这些曾经热销的青春文学原本的格局和视野本就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局限于小时代的个人伤感,再度影视化需要贴近青春的内核,表达出当下观众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