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的护工的故事。也许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也许你也希望,能遇上这样的人……养老事业,需要更多这样的“欢笑”。
大舞台上初亮相
养老公寓的餐厅,纵向有四排餐桌,横向有十四排餐桌,面积约400平方米,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两小时,上演着生命延续必不可少的“进餐好戏”。
按理说厨师应当是主角,他们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冒着酷暑高温,烹饪出多种多样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但他们充当着从不露面的“幕后英雄”,抛头露面登台演出的是十名不到的女服务员,她们穿着淡紫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裤,腰里束着小围兜,不停地在一排排一行行饭桌间往来穿梭,或直行或转弯、或进或退或暂停,跳着曼妙的舞步,有的用双层小推车、有的用托盘将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送到长者的面前,恭敬地请他们享用。
由于用餐有先有后,很难分出明显的批次。前者餐毕,服务员必须立即将餐盘和碗、盅里的剩饭剩菜与残汤剩水以及使用过的塑料垫和筷子调羹收走,并把桌面擦抹干净。后续跟进的服务员,从手推车里取出干净塑料垫,放入桌面,放上白磁托,搁上干净的筷子与调羹,以便后来用餐老人一到即可入席使用。看似繁杂,但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作为前台的“演员”,她们文明有礼、面带微笑、服务到位,堪称出色。但因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虽说“出色”却很难说是“出挑”。于是当有一个特别惹眼的身影出现时,就格外让人难忘。
我入住不久,算是新来乍到,进入餐厅较迟,刚在餐桌前坐下,就听到一位服务员“咯咯咯”的欢笑声。真是笑声夺人,让人惊奇。旁边的周老师笑着告诉我,这位开怀大笑的服务员名叫周伟伟,总是先闻笑声,后见其人。她最爱笑,有人说她像吃饱了“笑药”哩。
将目光投去,只见原先蹲着和一位精瘦老太对话的周伟伟,正在笑着说:“您以前总说没胃口,吃不下,今天不是食欲大振,把点的饭菜一扫而空,全吃光了么?您需要补充营养,让自己长胖点,来改变全是骨头架子的形象嘛!”说完又笑了起来。老太太也随之眉舒目展,咧开了嘴,笑出了一个小小的弧度。欢笑还真能感染和传染人呢!一个为无亲无故的人胃口大开而由衷欢笑的人,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这表明她有一颗异乎常人善良的心。
此刻,她站了起来,我利用等着上菜的间隙打量着她:约1.70米的身高,齐耳的短发,圆端端的脸,明亮有神的双眸,壮硕的躯干,有力的四肢,利索干练的双手,一副既普通而又典型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由此,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切劳动和全体劳动人民来,值得敬重与赞颂的劳动人民!
轻重急慢各不同
此后,我一直关注着她的欢笑声,即使我不关注她的欢笑声,它也会穿越时空钻入耳孔,像《欢乐颂》的乐曲漾在我的耳畔。有时她蹲下身来和一位郁郁寡欢的老伯交谈,由于距离较远,只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有时,她和沉默寡语的老太窃窃私语;时而,又和一位退休女教授谈笑风生。我对这些交谈的内容十分好奇,但作为旁观者又必须保持必要的冷静,只能静观默察。只有一次,因距离较近,加上我侧耳细听,才明白一位离休干部在赞扬她服务时出手很快,她则幽默地说:“在这点上要向小偷学习,你还木知木觉,眼睛一眨,你的皮夹就成了他的皮夹,他立即消失在人群里。当然,我不是学当小偷,我恨小偷,不少人吃过他们的亏,我也不例外。我只是想把他们的快手快脚学到手,更好地为养老人员服务。”说完她“唏唏”笑了,那位离休老者也跟着笑了。
繁忙时,她总是手勤脚快,有时真恨不得再长出一只手来。有一次,我拿着填好的菜单,站在过道边等她,想让她带进厨房去。只见她双手紧握车把,从西端行如风而来,像在火线上一样。我扬起菜单,她腾不出手来接,便急中生智张了张嘴,示意我把菜单放到她嘴上,叼着菜单向厨房奔去。后来她给我上菜,我笑着说:“你以嘴代手,成了‘三只手’了。”她“咯咯”笑了,解释说:“今天有两名服务员轮休,人手有点紧。”
仔细分辨一下,她的笑声语气、高低、快慢和长短是各不相同的,加上相应的肢体语言,更显得五花八门、多姿多彩——
“嚎嚎好好”,并用右手在饭菜上方绕两圈,那是意在激发起老人们的食欲,果然老人们拿起了筷子或调羹,有人开始夹菜,有人开始喝汤,有滋有味地进餐。
“哎哎咽咽”,辅之以仰脖低头的动作,这是提醒老人都到了“走路防跌,吃饭防噎”的高龄,不能像年轻那样狼吞虎咽,一定要细嚼慢咽。老人们点头称是,将一块精肉或燻鱼,像老牛反刍似的反复咀嚼,直到成为齑粉才放心下肚。
“唏唏嘻嘻”,这是在看到老人精神萎靡时,用笑声做“心理按摩”,并辅之以拍肩捶背的动作,直到从表情看到老人心里由阴转晴,再用这样的笑声表达自己的高兴和对老人去除心理障碍的祝贺。
“嘿嘿哈哈”,并辅之以前仰后合的动作,这往往是对老人取得进步的庆欢,如有个别老人原来要由护工推着轮椅来餐厅用餐,经过锻炼居然能自己走进餐厅吃饭;有的老人手发抖,吃东西要护工喂,后来能“自食己力”了。
有一天,我约了两位老人,晚上吃饭时带两瓶酒下来一起喝,怕下酒菜不够,我还带了一包奶味花生。周伟伟手脚麻利地给我们上完菜,正当我们举杯相碰时,老黄提议说:“慢!周伟伟长期热心周到为我们服务,今天借此机会我们敬她一杯。”大家齐声说好!周伟伟落落大方端起酒杯也和大家相碰,我对她说:“你也搛菜过酒。”她说不用,一仰脖就一饮而尽。我称赞她的豪爽,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像个女汉子。她自嘲地说:“风风火火也疯疯癫癫,在座的都是老长辈,以后就叫我疯丫头吧!”说完又“哈哈哈”仰天欢笑起来。
她的笑声还有多种,无法也无须一一列举了。对欢笑和辅助性肢体语言,至今还没有一个部门或个人做出过规范性的硬性规定,全凭她的爱心去创造。如何测出她欢笑声中的爱意,难以量化。有位老人说,她的欢笑是我们老人最好的“开胃菜”;另一位老人说,这种欢笑能让我们变得年轻,“笑一笑十年少嘛!”这可能是最具权威性的评价了吧。
适合的就是好的
这样爱笑的周伟伟,是怎么进入养老公寓工作的呢?据我所知,应聘人员是要经过较为严格的面试的,于是对她做了“采访”。她回答:“当时的主考官王经理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你有什么特长?”
她脑子像疾风猛吹下的风车叶轮,飞快运转起来。她继承了她爸乐观的天性,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加上搞副业,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爸妈想到当年贫穷,为活命不得不忙于土里刨食,因此未能好好上学念书,现在日子有了转机,就想好好培养她这个长女。他们语重心长说:“别的什么事都不要你干,你只管一门心思上学读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念上去,爸妈再怎么辛苦也要供你。”可是她别的功课还行,脑子里就是缺少数学细胞。数学成绩差得吓人,初三时有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老师把她叫去谈话:“周伟伟呀,你这数学成绩差得出乎我的意料!考卷里不是有百分之四十的选择题嘛,你就是蒙也能蒙它20至30分来呀!”成绩差得太离谱,令她无地自容,可是她又想,“瞎蒙”那不是投机取巧吗?不懂就是不懂,做人应当诚实呀!
别说上大学了,她连考高中也无望,上学生涯就到头了。罢了!只能老老实实去打工。17岁时,她来到温州一家制鞋厂,决心埋头苦干,经常是一天干10多小时的活,连手指受伤也照样坚持,她要自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乐观开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这些属于思想性格、意志品质的东西,能算是特长吗?恐怕不能算。她对主考官回答说:“您所说的‘特长’,也许是指娴熟地掌握某方面的技能技艺技巧,我确实不具备这样的特长。”
王经理听后面露意味深长的微笑,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自己到养老公寓来适合做什么工作呢?”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做服务员,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是的。第一,她对老人有深厚的感情和长期的接触。她从小是奶奶领大的,同睡一张床,奶奶几乎每晚都给孙女讲古代和现代的故事,听完故事,她才能安然入睡。凡有点好吃的东西,自己不舍得吃,都留给她吃。等她懂事后也照顾奶奶。她对奶奶的感情比对爸妈的感情还要深,在温州打工时,心心念念牵挂的就是奶奶。春节回家,用打工挣来的钱,给奶奶买吃的穿的用的,孝敬她老人家。婚后,她对公公婆婆也很体贴孝敬。第二,她有一个如意郎君,他不但工作出色,收入不菲,而且思维活跃,性格开朗,人缘极好,对她进入养老公寓工作将会大力支持。当然,她也不想讳言,她的再就业,也不排斥攒钱的因素。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努力奋斗,不正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吗?
第三天一早,周伟伟就来餐饮部报到,踏上了她自认最适合的食堂服务员岗位。从此,开始了她的“播种”生活——虽然从小因受宠爱很少下田劳动,但耳濡目染,她对播种当然不会陌生,现在,她可能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饱经沧桑或受丧偶之痛的长者接近干涸的心田,播种“欢笑”吧?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久旱逢甘霖!
应当说,对那些曾历经风雨、不遗余力为祖国建设做出过贡献,而如今在人生舞台快要谢幕前,来此颐养天年的老人们,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率性、敬业的养老工作者。或许性格天注定,可遇不可求,但至少,她是一个值得被记录,被阅读,被学习的劳动者。
愿这样的欢笑声,能充满所有养老机构;愿在这样的欢笑声的助推下,养老事业犹如鸿鹄展翅,飞得更高更远!
在养老服务行业面对的种种困难中,基层从业人员的待遇偏低、流动性大,是不争的事实,这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服务的质量。而本文则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能将笑声洒遍人心的护工,一定是受欢迎的。可以进一步深思的是,除了发扬这样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能否从行业整体上,通过实际手段,提升基层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让从业人员都能由衷地“笑起来”,可能是更加长远、有效的机制。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取消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养老服务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新一代的周伟伟,相信正在成长、长成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