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构养老“难”在哪里?
王蔚 陆梓华
图 视觉中国
■ 隔辈敬老情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和关爱 杨建正 摄
  说起高龄老人养老的话题,施菊丽认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让家属少操心。”她介绍,在汾西路261弄售后公房比较多,年龄结果偏大。根据政策90岁以上老人每天可以免费领取一瓶牛奶。根据正常流程,家属需要每月去居委会领取牛奶券,再交给送奶工人。如果有的家庭提出需求,居委会与送奶工人商量后,会帮助简化流程,由送奶工人代领牛奶券,直接送牛奶上门,免去家属奔波的麻烦。

  那么,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家属不是更省心省力吗?然而,答案却并非如此。家住闵行区龙茗路2121弄的忻曙光先生的观点也颇具代表性,他不倾向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觉得还是居家养老对失能、失智老人更好一些,尽管他自己也已经步入了“老人照护老人”的行列。

  林拓教授说,政府免费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门槛值相对固定,只有到达一定年龄、养老金水平低于最低水平的老年人,才能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但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都高于最低水平,导致即使对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极为迫切的老年人,也较难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相对明确的服务内容和要求,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为老年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还会给老年人及其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据林拓教授介绍,他和团队研究人员在调查走访时发现,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收费条件最为敏感,多数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开销都是医疗费用支出,除去日常基本生活开销之后所剩无几,对于养老机构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分析数据发现,除去医疗费用之外,65%左右的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的月收费标准在1-3000元之间,20%左右的老年人预期在3001-5000元之间,可以承担5000元以上收费标准的老年人只有约56%。可见,养老机构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收费标准,将有助于更多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此外,许多老年人也就养老机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主要包括降低收费(36.84%)、健全养老服务设施(24.16%)、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15.42%)、完善服务项目(14.79%)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反映养老机构内部没有或者缺乏医生、护士等专业医疗人力资源,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看病问题存在较大不便。为此,林教授团队建议打造社区“医养联合体”,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部安排养老设施,做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全方位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机构养老“难”在哪里?
新问题 老人照护老人 新建议 完善配套政策
“临汾样板”为居家养老提供范例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哪些养老模式托晚年?
新民晚报新视界A04机构养老“难”在哪里? 2018-10-21 2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