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问题 老人照护老人
新建议 完善配套政策
王蔚 陆梓华
■ 少年夫妻老来伴儿,晚年的相扶相持也需要社会的帮助种楠 摄
  近三年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分别为5.6%,5%,5.3%,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稳步提升。令许多家庭为难的事情,要数“老人照护老人”更为棘手。

  忻曙光先生今年已62岁了,妻子今年60岁。“我们真的蛮典型的,属于‘老人照护老人’的群体之一。我丈人阿爸97岁,丈母娘95岁。我自己的儿子不在上海,所以,我夫人一年中有好几个月要去带小孙子,因此,照顾两位老人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他说,“丈人的身体还算健康的,基本上可以自理。家里的买汏烧都是我的事。我丈母娘就比较难弄了,患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老年痴呆,医学上定为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我为她申请了本市的长期护理险,评定为5级,就是有服务人员一周五天里每天上门1个小时,帮着换换内衣和助浴擦身等,毕竟这样的事情,由我这个女婿来做也不太合适。在没有申请到长护险之前,丈母娘曾经突发过一次痛风,很厉害,脚肿得不能走路,脑子也糊涂,需要人一天24小时看着。那几天,真的把我累得筋疲力尽。我去为老服务中心找了个阿姨来临时帮一把,结果,人家只做了一天就喊吃不消了。毕竟我也是老年人了,体力、精力都在下降,太重的家务活,尤其是长时间的伺候躺倒在床上的老人,我也力不从心。”令忻先生颇感困难的就是给老人配药。他说:“我隔三差五还要去给老人们配药。两位老人的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处方就要跑不同的医院。丈人有糖尿病,他用的一种药虽然进了医保,但没有进家庭医生的处方范围,必须由我到三甲医院里门诊配药。有时我也在想,万一自己也跑不动了,怎么办?我也知道,不同等级的医院,包括家庭医生,其处方权也是有等级的,这是有规定的,医生也不能违规,但确实也给老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配不同药要去不同的医院才能享受医保。”

  孩子在国外求学,自己和妻子还在为事业奔忙,93岁高龄的老母亲和90高龄的老父亲行动不便,家里一刻也缺不了人手……年届六旬的余先生也是被“老人照护老人”困扰着的老人。他坦言,上海的高龄老人能享受到的福利挺多,但是,要享受这些福利却并不容易。根据政策,90岁以上老人可以有每月5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他的父母今年4月起入住了养老院,可以凭发票报销。但是,尴尬由此产生——养老院每月10日以后才开具发票,而居家养老报销规定单据要在每月10日前上交。经过一次次你来我往的沟通,这个“死结”才好不容易解开。不久之后,余先生又遇到一个更大的麻烦。在养老院住了一阵后,两位老人家忽然想起来,自己的敬老卡不知放在何处。翻箱倒柜许久未见踪影,余先生决定帮老人补办敬老卡。然而,如今的敬老卡是和银行绑定的,按照银行的规定,补办新卡之前必须先注销旧卡,注销就卡需要本人到场方能生效。这下,余先生傻了眼,父亲行动能力尚可,母亲坐轮椅都困难,且时而意识不清,无法完整表述自己意愿,去银行现场注销显然不大可能。又是几次三番说明情况,银行方才同意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也表达了他们的无奈——注销银行卡,必须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场,银行工作节奏快且人手紧张,真要完全满足老人需求,确实也捉襟见肘。余先生说,幸运的是,就在银行即将上门的前一晚,他在家中一个抽屉里找到了两张卡片,否则还不知道要跑几次,多打多少电话呢。余先生说,他和妻子都算是文化程度高的,网络应用也熟练,而且还会开车,在同龄人中处事能力和活动能力还算强的。他们尚且为这些琐事心烦,其他同龄人或者高龄老人自己若遇上这些事情,想必就更加麻烦了。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市民建议

  作为“老人照护老人”群体之一的忻曙光先生,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解决高龄老人配药难和配药少的问题,即常用药纳入家庭医生处方权限之内,也能送药上门,所配的药量最好可以吃一个月。

  二、对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尤其是残疾老人,在长护险的基础上不妨再增加和扩大服务内容范围。

  三、设立为老服务中心和网络,在高龄老人突发疾病时及时提供护理服务。

  四、长护险的服务人员应适当培养一些男护工,以解决男性高龄老人的护理困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机构养老“难”在哪里?
新问题 老人照护老人 新建议 完善配套政策
“临汾样板”为居家养老提供范例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哪些养老模式托晚年?
新民晚报新视界A05新问题 老人照护老人
新建议 完善配套政策
2018-10-21 2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