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首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建设管理新体制
~~~上海首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建设管理新体制
~~~上海首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建设管理新体制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事权逐级下放 管理形成网格
上海首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建设管理新体制
裘颖琼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城市建设管理经历了“以建设为主”“建管并举”“管理为重”三个阶段。为了提升特大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上海首创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郊区“三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逐步下放规划、市政设施管理事权,并筹建街道综合执法队伍等,推动城市管理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达到“社区分工、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市民共治”的新体制。  

  政府职能由“办”为“管”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全市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批,都由市里的部门统一负责。曾任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的马云安回忆道,“当时市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手头都要负责几个区的工作,每周固定时间接待,也称为‘看门诊’,下面的人排队送图纸,当场审不出的,要等上好些天。”

  这样的工作效率,对上海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掣肘。1984年起,市政府开始逐年向各区下放住宅规划、房产、市政、环卫、园林管理、土地、环保及城市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部分事权,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中心城区“市、区”两级管理构架的雏形。

  1992年和1993年,市级管理权限进一步向区县下放。如规划管理方面,各区县政府负责地区和路段的详细规划编制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区县负责3000万元以下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环保管理方面,区县对辖区环境保护负责。

  1996年,上海进一步下放规划、市政设施管理事权,并筹建街道综合执法队伍,逐步建立了上海中心城区“市、区”两级政府,“市、区、街道”三级管理,郊区“市、区、乡镇”的“三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政府职能角色由“办”转为“管”。

  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

  从2005年开始,上海探索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上海网格化管理的定位在于发现与监督,可以概括为“一支队伍”、“一张网格”、“两类对象”和“三大功能”:“一支队伍”,即市、区、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的监督员队伍,通过日常巡查,履行发现问题、传送信息、现场核实等职责;“一张网格”,即将监督员的巡视范围划分为一个个边界清晰的网格状区域,实现了公共区域的全覆盖;“两类对象”,即 “部件”和“事件”,监督员要巡查发现“部件”是否缺失、破损、毁坏,是否发生或存在“事件”类行为;“三大功能”,即发现问题、分派案件和监督处置的功能。  

  经过多年实践,特别是世博会期间的运行考验,目前,全市已构筑了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网络的管理工作机构和信息平台,形成了“1+16+214+5902”城市综合管理非紧急类监督指挥体系,即1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16个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214个街镇网格化管理中心、5902个居村工作站,具备了对本市公共空间范围内城市管理问题从发现到处置实施监督指挥的能力,实现了城市常态长效管理的模式创新。

  2018年,按照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工作要求,上海正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和突破口,升级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港珠澳大桥开通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专版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前三季度上海GDP同比增6.6%
事权逐级下放 管理形成网格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广告A07事权逐级下放 管理形成网格 2018-10-24 2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