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上影演员剧团吗?”站在徐汇区武康路395号大门外,剧团团长佟瑞欣正擦拭着全新的门牌,好似不舍得上面蒙一点灰。附近的居民、路过的行人,三三两两打量着、好奇着,却又带着几分不敢相信,毕竟这块门牌15年没在这里见过了。佟瑞欣对一位老奶奶说:“我们以前在这儿,现在又要回来了,就这几天的事。”
本月29日,上影演员剧团将重新迁回武康路。记者提前独家探访,走进这幢见证过上海电影辉煌过往的白色小楼(见图②)。
一草一木皆是情
擦拭完铜牌,佟瑞欣领着记者迈过铁门,他蹲下身子,指着地上的清水砖介绍说:“你看,这是我们‘演员剧团’,我们成立于1953年,2018年我们又重新回来。”方砖上,工农兵的人形图案下刻有“上影演员剧团”6个字,还有一行“1953——2018”的小字,砖块四周包好了铜条,在阳光下泛着光。“你看这是陈冲、梁波罗(见图①),这是郭凯敏、张瑜,这是龚雪;这是杨在葆、达式常、向梅,这是黄宗英、秦怡,这里是王丹凤……”佟瑞欣兴奋地指认着一块块带着手印的地砖,上面留下的是一代代上影人对这个剧团的祝福和爱,看到“王丹凤”的时候,佟瑞欣有点哽咽,“本来我跟丹凤老师说好,要一起回来的。她早早便答应我们,要一道揭牌,要回来晒太阳,可惜她没能赶上。不过,她留下了这个手印。”轻轻拭去地砖上的落叶,佟瑞欣说:“我觉得不能忘掉这些前辈。我想,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回来,就是因为有这些前辈留下过那些优秀的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过上影人的奋斗。”
“演员剧团不能散”
走过窄窄的回廊,一左转,便是一个开阔的小院,摆着遮阳伞和桌椅,“现在搬回来了,也有了自己的院子,这地方好方便老艺术家们常回来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再往前三五步,就能看到院子深处小竹林里那尊雕像了,“张瑞芳”老师比起两周前刚刚搬来时也显得更精神了,“这个水泥墩,也没有做特别花哨的处理,就稍微涂了一个颜色。在我们心里,张瑞芳老师就是亲切的、质朴的。”佟瑞欣告诉记者。在这个小院第一个塑起的就是张瑞芳的铜像,一方面因为她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剧团的第一任团长,正是在她的任内剧团迁址武康路,留下过无数经典的作品;另一方面后来剧团有了困难,甚至中国电影也曾经历过漫长的低潮,“瑞芳老师曾经说过,无论中国电影碰到多少困难,我们上影演员剧团都不能散。集团领导也好,包括我在内的几届团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保护好这个剧团。”摩挲着铜像,佟瑞欣说:“今天我们回来了,瑞芳老师要是活着,正好100岁,我们很想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我们不会散的。”
只添6只新沙发
穿过底层一间还未完全布置好的小会客室,佟瑞欣停下脚步,与副团长刘磊一起铺着镂空的沙发枕巾,“整幢房子,也就只有这6只布艺沙发是我们新买的,其他家具都没花钱。”环顾四周,一楼的会议室和其他公共空间,有的悬挂着一张张电影表演艺术家的个人黑白特写照片,有的陈列着一幅幅彩色的经典电影海报,花费不多,却充满着敬意和温馨。
“你看这里,这是毛主席接见白杨、上官云珠、王丹凤和徐玉兰,这是周总理和秦怡老师,这是周总理和瑞芳老师。”走到真正的“入口处”,佟瑞欣指认着墙壁上放大后稍许有些模糊的旧照片,一个个辨着老前辈和老领导,“这是陈毅,这是贺龙,你看,他们都把最主要的位置让给艺术家了。”合影墙斜对面,挂着一墙充满年代感的电影海报(见图③),《南征北战》、《红日》、《庐山恋》、《51号兵站》、《女理发师》、《渡江侦察记》、《李双双》……还有剧团最新的大合影。
“我们一直在努力”
拾级而上,参观过小小的健身房、明亮的化妆室和实用的摄影棚,佟瑞欣“不好意思”地带记者来到二楼最开阔的会客室(见图⑤)。呀,这与3个月前收回房子时候似乎全然变了模样。“这次装修,最大的工程,就是我们把客厅重新打通了。”见记者惊讶,佟瑞欣解释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上影演员剧团。那时,我们就在这里开会,那时候剧团人多,最多的时候开会能来一百多人,但就算坐到阳台上,团长讲话我也能听到。”带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员剧团像布置一个家一样布置起这个会客厅。“这些椅子、电风扇(见图④)、小冰箱、留声机,都是一个老影迷‘暂存’在这里的。其实是他对我们、对上海电影、对中国电影有感情,于是把他收藏多年的老家具要献给剧团,我不好意思要,但又觉得放在这里特别合适。这样这里就真的像一个家了。”
会客厅对面还有一间大屋子,里面有满满一墙的手印(见图⑥)。手印对面是一个壁炉。壁炉上方悬挂着“星光熠熠,艺脉延绵”8个大字,或许这是对这个“家”最美好的祝福。壁炉架上,搁着一整组照片,逐一看去是剧团从第一任到第九任的团长,“张望、金焰、白杨、铁牛、张瑞芳、向梅……”点数着前辈的照片,佟瑞欣又哽咽了,“今天我们终于回‘家’了。也算是告慰所有的老艺术家,就想告诉他们,我们一直在努力。”
【相关链接】
1953年9月4日,上影演员剧团正式成立,团址南京西路铜仁路,后迁至武定路1498号。
而后的65年里又经历7次迁址,1954年的瑞金一路150号,1963年的天马厂,1964年的永福路52号,1974年的大木桥路41号,“文革”期间的漕溪北路595号,直到1982年迁至武康路395号。
在武康路的这幢白色小楼,留下了白杨、孙道临、张瑞芳、秦怡、王丹凤等表演艺术家的欢声笑语,留下过牛犇、向梅、达式常、梁波罗、张瑜、赵静、王景春等一代代上影人的美好记忆。
2003年剧团搬至虹桥路1376号上海广播大厦,2018年10月29日,上影演员剧团将正式迁回武康路395号。
本版图片 徐易飞 孙佳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