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披露,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显著,上海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低速度持续上升,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七位一跃成为第二位。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估计,每年有47%结直肠癌病例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日常饮食。那么,预防大肠癌应该怎么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任建琳建议,以下七种饮食方式可帮助预防大肠癌。
蔬菜是防癌主力军。多吃水果、蔬菜、豆类,这些食物含维生素E、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和基类、蒜素、叶绿素酚类植物性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硒等。维生素A可减少黄曲霉素所诱发的结肠癌, 维生素E、B 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硒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主食降至第二位,粗细搭配、以粗为主。高纤维饮食可降低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研究指出,每日多进食13克纤维,可减低31%患大肠癌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膳食纤维摄入量是25克/天,但要注意,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过多摄入不但没有额外的益处,还会干扰抗癌物质的吸收。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油类摄入有讲究。适当摄入富含欧米茄-3、单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的油脂,如亚麻油、橄榄油、食草动物由内脂肪、蛋、奶等。远离反式脂肪酸,如人造奶油、植物脂末、氢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等加工的食品。
适量红肉,少食加工肉,远离油炸、熏烤及腌渍等垃圾食品。限制动物蛋白尤其是红肉摄入量,晚餐最好少食动物蛋白。
节制饮酒,酒精是致癌物,应避免饮酒或适当饮酒。
每周坚持食用一定量坚果。坚果是既好吃又有益的零食,还可作为动物蛋白的替代品,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坚果,每次约28克。
适当摄入益生菌。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超过99%都是细菌,这些细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体格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患者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只有10%。有益菌主要是双歧杆菌、乳酸菌、酪酸梭菌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菌群,有助于食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参与维生素的合成,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抵抗外界病原体等,达到肠道微生态平衡。有益菌主要来源酸奶,奶酪,腐乳,或有针对性的益生菌制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大肠癌重在预防和早诊早治,为了身体健康,改变你的不良饮食习惯,科学均衡饮食,加上少坐多动、每天坚持运动,定期体检或因症(大便规律变化、黑便、血便、粘液便、腹痛、腹块、贫血等)检查,可有效防治大肠癌!
本版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