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博会举办的背景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形势下,因此格外引发世人所关注。相信此次进博会将会激发出五重功效。
1 向世界宣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绝不轻言放弃的立场
沈国兵指出,此次进博会集中彰显出中国政府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政策决心不动摇。进博会清晰地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信号,阐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市场的决心和态度。虽然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呈现膨胀式增长,但是总体上给世人印象是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巨大贸易顺差易于引发贸易摩擦问题等。由此,借助首届进博会扩大进口和对外开放,将大力促进国际国内企业间交流和合作,在扩大中国企业商品进口广度、削减贸易顺差的同时,对中企深度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2 向世界宣示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推进“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
此次进博会旨在提升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的知识和信息流动,特别布局了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汽车展区、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和服务贸易展区等,增强“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沈国兵认为,借助进博会,中国企业可以消减与国际中间品、资本品及生产商的“信息鸿沟”,降低企业的信息搜寻、筛选和采购成本。通过进博会平台发布,提供竞争性平台,中国行业企业可最小化信息搜寻成本,从进口优质的中间品、资本品中获取先进技术和相关管理经验,进而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借助进博会,促进国内产业集群、下游企业与国际先进制造业的深度对接乃至建立合作关系,进而推动“中国制造”蕴含更多创新元素,有效地嵌入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
3 向跨国企业传递出中国正在积极打造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沈国兵表示,此次进博会集中彰显出中国政府扩大市场准入、提升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举措,将很好地营造出更加公平便利、更有吸引力的外商在华投资环境。借助进博会,让中国行业企业更好地对接国际先进制造业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形成跨国企业持续对华投资的吸引力。
4 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
沈国兵特别强调,此次进博会是中方以扩大进口、落实中国政府大幅下调进口关税,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次盛大的实际行动宣言。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将整车关税由最高的25%降低到1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对服装鞋帽、厨房和体育健身用品,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洗涤用品和护肤、美发等化妆品大幅降低进口关税。继1449个税目商品7月1日起迎来降税之后,11月1日起,我国又降低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至此,我国关税总水平降至7.5%。沈国兵说,“我国主动大幅降低关税,将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全球优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中方实际行动强有力地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其提升贸易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是满满的。”
5 进博会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宣言书、播种机和经贸合作平台
沈国兵认为,进博会源自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深度合作的思想,它旨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之一——贸易畅通。“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总人口将近30亿人,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内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作为迈入世界银行界定的中高收入的贸易大国,有理由相信中方通过主办进博会来积极扩大进口包括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进而拉动全球贸易增长。
沈国兵最后表示,进博会彰显出中国不仅是一个贸易出口大国,更是一个贸易进口大国,消除“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担忧中国仅仅是放大出口的忧虑。通过主办进博会,扩大进口,向世界宣示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地消除进口贸易壁垒,大幅降低贸易关税和投资成本,打造与“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乃至全球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