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共享进博会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的进口商品
张钰芸 孙绍波
张钰芸
  □ 张钰芸

  在你家中,有多少进口商品?写下这个问题后,我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家。

  书桌上有一支凌美(LAMY)钢笔,这是一家欧洲钢笔生产商,总部位于德国海德堡,如今上海的各大商场里都能看到它的专柜。iPhone 7正在旁边充电,尽管iPhone XS已经上市,但我还没准备更换。一包刚刚拆封的日本卡乐比薯条,是零食柜里的常客,购自某宝。刚刚休假回来的同事在微信上告诉我,下周一会把机场免税店里买的雅诗兰黛小棕瓶带给我。

  目力所及之处,就有这么多的进口商品,而这对于你我来说,早已是生活的常态。谁能想到,1979年1月,中国进口的第一批可口可乐,曾被视作奢侈品。夏普的电视机还要凭票券购买,价格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改革开放四十年,进口商品不再是稀缺品,而成为了我们的日用品。曾经要凭票买、攒钱买、托人买的“洋货”,如今线上线下随心购。而在9天之后,国家会展中心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将带来全球好货,供我们挑选。

  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前,我已经采访了不少展商。他们有的很高大上,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直升机从马来西亚一路飞来,重达200吨的龙门铣从德国漂洋过海,镶了一万颗粉钻的“鞋王”要在上海全球首发。他们有的很接地气,澳大利亚的婴幼儿奶粉,美国的保健品,新西兰的新鲜牛奶,加拿大的麦片,是人人买得起的商品。他们有的很有科技含量,比方说可以“靶向阻断”肿瘤细胞DNA修复路径,从“源头”上杀死癌细胞的新药,比方说可以测量人体数据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甚至于还有“会飞的汽车”。

  把最新最好的产品带到中国,甚至于说为中国市场而研发,已经成为了展商们的共识。在这背后,是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件进口商品就能引发轰动,到数以万计的进口商品同台竞技,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钞票多了,购买力大大提升了。

  这两天,“四叶草”里人来车往,一派忙碌景象,已是全面布展之际。等到11月5日盛会开幕,五洲四海的来客,漂洋过海的新产品,都会汇聚于此。站在30万平方米的展馆中,会有一种“天下精品尽入吾彀中”的自豪,我想,所有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进口总额从187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增长664倍,年均增速为18.1%,而主动扩大进口的进口博览会将成为再出发的起点。期待六天的展期之后,这些漂洋过海的展品能够变成商品,价格合适、质量过硬、设计新颖,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孙绍波 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共享进博会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进口博览会将激发5重功效
寻找新技术 期待新合作
“凡是想得到的,我们都准备了”
15万采购商 带着清单来
既当安装工又做翻译员
我家的进口商品
新民晚报共享进博会A05我家的进口商品 2018-10-27 2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