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为首批市属大型保障房基地,鹤沙航城迎来了第一批入住居民,秦女士便是其中一员。“这里有本地回迁房,也有经适房、公租房等,居民之间不熟悉,甚至连口音都不同。”秦女士从静安区动迁至此,告别亲如一家的老邻居,心里有落差,曾经连门都不想出:“出去公交线路少、银行网点少、商业配套也少。”
2013年鹤沙航城启动“攀亲结对”项目,在城乡家庭、村居小组党建组织间建起互动交流。和许多居民一样,作为外来动迁居民的秦女士跟社区一户本地居民家庭“攀亲结对”,你教我写书法,我教你做蛋饺,“闹猛得不得了!”
家庭之间“点对点”结对之后,楼村组之间也纷纷资源共享,“攀亲结对”效应得以扩大。如今瑞和苑内42个楼道全部建立“鹤邻家”小屋,为居民提供量血压、缝补、磨刀、理发等52项微服务。
“通过这些交流,增强居民的社区融入,让他们社区主人的意识更加强烈。”在副镇长蔡美芸看来,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孕育有“根”的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生人社区到熟人社区、再到主人社区的跨越。 社区版记者 范献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