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是199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打响第一炮的高起点,也是载着改革开放的硕果,在新时代又站上了新起点——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自己设立了新目标:3年内综合影响力达到国际A类电影节前三位,进入国际电影节第一阵营。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百年上海电影文化和电影工业发展史,为上海这座城市积累了丰厚的电影人文资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动,上海电影界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不到两年后,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申请举办,当年经国务院批复,于1993年10月举办首届。
首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由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担任,美国好莱坞导演奥利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渚、中国香港导演徐克等国际电影界翘楚出任国际评委,奠定了电影节评奖的高规格和权威性。第二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经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考察后认定,成为当时全球9个非专门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之一,也是中国迄今唯一的一个。
创办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目前放映影片数、公映场次数、观众人次等指标性数据已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位列前三位,综合影响力已公认位居国际A类电影节前列。作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金名片,电影节在不断扩大办节体量的同时,正大踏步在专业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各方面探索新的高度。比如,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自2015年设立“丝绸之路”影展单元,到2016年将“一带一路”设置为国际展映板块的常设单元,再到一年后邀请到沿线13个国家的电影节和电影机构代表,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合作备忘录,直至今年6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29个国家31个机构齐聚一堂,成立电影节联盟。而这仅仅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上海国际电影节还将携中国影片前往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法国卢米埃尔电影节等,推动更多中国电影“走出去”。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