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虹桥商务区举办,这里既是主办地,又是参展客商和宾客进入上海的第一站和离开上海的最后一站,在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上,在对标一流、体现双最、优于世博的目标下,攻克了哪些“顽疾”?
外优内通 方方面面打造“最便捷”商务区
新建S26公路入城段高架道路正式通车;新建苏虹路、锡虹路跨小涞港桥,作为国家会展中心配套5号停车场西侧主要出入通道,同时,落实国展中心配套停车场共14处;国展中心周边主要干道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已全面完善……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商务区内行车的舒适度。
“为迎接进博会的到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完善、优化了商务区核心区及国展中心人行引导标识,并新建室内导航系统,方便第一次来到商务区的行人。同时,联合企业,利用地下资源,用‘疏’的方式,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这个‘老大难’问题。同时,新建国展中心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将国家会展中心、商务区和虹桥枢纽连为一体,步行25分钟即可从虹桥枢纽到国展中心;新型城域物联网已基本建成;一大批新款别致的城市家具方便行人和游客。”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整治提升从细处入手
商务区“处处是风景”
从二层步廊一路走来,商务区的全新面貌也逐步展开。街头公共绿地“升级版”,形成一路一景;人类命运共同体、虹桥之舞等门户雕塑已成为景观提升的点睛之笔,立体绿雕,增设花带,生态围墙、工地绿化等相继完成,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等屋顶草坪式、组合式、花园式绿化标准和效果进一步提升。“现在,商务区每天都有新变化,绿化、道路整洁、雕塑、灯光和市中心没什么两样了。”家住附近爱博花园的王阿姨和邻居在二层步廊上扶栏观景,笑着说。
“我们以‘七彩聚虹、梦想筑桥’为主题,着重对‘一区一路一廊一河’精心打造,新建商务区核心区、嘉闵高架、国展中心周边主要干道以及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等景观灯光,调整了周边商务楼的天际线,河岸两边绿化带里布设灯光,和国展中心的灯光遥相呼应。”灯光设计师宋承豪说。
“清面子、净里子”
“拔除顽疾”提升“幸福指数”
作为国展中心周边重点道路——商务区范围内嘉闵、崧泽、北翟等“一纵两横”高架,以及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虹渝、虹翟、建虹等路,管委会对其开展集中整治。同时,加强对公交站点、地铁出入口的清洁。
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也是提升商务区整体环境的重要一环。小涞港、北横泾、外环西河等30余条,近50公里河道已完成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面积35万平方米。并采取了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纳管等技术,使河道水质达到4-5类水标准、能见度达到1.5米。同时在河岸景观上通过补种绿化、增设户外小品、新建步道等,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景观。
“清面子、净里子”,对国展中心周边的西郊家园、西郊大公馆等沿线及主要干道沿线还有老旧办公楼外立面开展整治;对违法户外广告、店招,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并清理国展中心周边重点区域违规占道摊亭棚。同时,对沪青平公路、崧泽大道等14条道路共35公里的架空线全面入地,诸光路、盈港东路等8条道路完成了多杆合一整治。
城市养护在于长效管理
10月15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协调督导部举办了虹桥商务区“迎进口博览会”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300天检查考评。
“这次考评,是我们最后一次考评了。我们还分别与5月3日和7月17日牵头组织了第100天、第200天整治提升进展阶段成效的检查考评,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管委会协调督导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虹桥商务区对比几年前真的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此次进博会综合整治效果凸显。”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名誉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郑时龄说。日本设计株式会社著名建筑设计师富永直树说道:“我以外国人的身份走在商务区内,看见路边设立的双语标识和户外公益广告,我感觉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在欢迎我。”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对商务区在进博会举办后,如何继续加强长效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在筹备进博会举办的过程中,我们抓早抓紧抓细抓实,完成了道路交通、桥隧涂装、河道水系等9个方面300余项整治提升任务。下阶段,商务区将继续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美环境”的要求,狠抓最后阶段的整治提升冲刺,督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把最美商务区呈现给各国来宾和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