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视力滑滑梯,快来看看这些良方
叶雪菲
陈 旭
  叶雪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第二天,我将伴着曙色起床,我要把这一天用来对整个世界,从古到今,作匆匆的一瞥。我想看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之变。

  第三天,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没有时间去悔恨或渴望,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第四天,如果有朝一日,你也被蒙住了双眼,那么,你所看到的每一件东西,对你都是那么珍贵、那么亲切,你将真正看到,一个美的世界在你面前展开。”

  读过海伦·凯勒这篇名作的人,一定都会对此句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盲症之人对光明的企盼和渴望。“善用你的眼睛吧”,海伦这样告诫人们。对此,眼科专家李陈旭主任指出,珍爱光明,特别是眼病罹患率较高的中老年人群,积极防治致盲疾病更是延年益寿的一剂良方。

  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事件中,除了死亡,失明竟然位居第二。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JAMA一直在研究盲症与人类寿命的关系。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有其他全身性病情,但在实验中,眼病手术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诊断组。因此我们怀疑,这些差异存在于患者进行手术或不接受手术,其内在的生活、社会经济和系统性差异必须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不仅如此,研究组还发现脑功能的退化速度也与每日接收到的外界刺激有关。因而盲症人群出现脑功能快速退化的几率要高于其他人。

  长了白发,白内障也长了出来?

  目前,白内障是全球位居致盲眼病之首的眼病,又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遇到的眼病。陈旭主任介绍说,人眼内的晶状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浑浊,其原理其实和黑头发变白是一样的道理。身体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退化时,头发、皮肤和晶状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如果晶状体混浊了、不透明了,就会遮挡人的视力,这就是白内障。这样来说,白内障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陈旭主任解释说,白内障的种类很多,有先天性、外伤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占据的比例最大。它与年龄相关度很高,与机体的逐步衰老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就越高。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在增加,白内障病人的累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必须要了解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发病初期,晶状体从周边开始混浊,随着晶状体混浊逐渐发展会出现肿胀,中心渐渐发白,患者觉得视物模糊,如隔烟雾,阅读时会嫌光线不够或必须把报纸靠近眼睛才看得清楚一些。在这一进程中,患者有时会看不清楚灯光的轮廓,甚至夜晚看电视、灯泡时会出现虹视现象。有的人在佩戴老花镜一段时间后,摘掉眼镜后反而看得更清楚了。

  在此,陈旭主任提醒读者,这是白内障的发展改变了晶状体的屈光力所致,也是值得警惕的信号。白内障从初发到成熟的时间可长可短,因此,应高度重视眼检查。通过眼科学的裂隙灯可以检测出白内障的严重程度。

  白内障会让视力暂时“变好”?

  很多患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视力突然变好了?陈旭主任解释说,其实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改变在其中“捣鬼”。发生“老花”后的眼睛,晶状体进一步硬化,核内的纤维进一步皱缩、密集,其屈光力会越来越大,我们称之为“核性近视”。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晶状体内还会发生代谢异常,晶状体纤维变性,肿胀混浊,这就是发生了白内障。但是,当晶状体核的硬化和纤维膨胀变厚,就像眼内又增加了一个凸透镜似的,它代替了原来眼外配戴的凸透镜——“老花镜”,当然看近的视物时,去掉眼镜也感觉清晰了许多。

  陈旭主任认为,老年人这种视力“第二春”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反而是晶状体逐渐浑浊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与此同时,这种视力变好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待白内障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核性白内障时,视力又会出现滑滑梯而重新下降,最后发展到伸手不见五指,甚至失明。陈旭主任再次强调,如果老年人一旦出现忽然的视力好转,切不可盲目乐观,要想到白内障的可能,积极去医院就医。

  白内障药物治疗无效

  “万般灵药皆无效,金针一拨日当空。”这是诗人白居易对眼障治疗的描述。其中的“金针一拨”,说的就是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它从印度传至中国,经历了千百年虽早已改良淘汰,但也说明了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式是非常有远见的。

  陈旭主任说,很多白内障患者时至今日仍然使用白内障眼药水来治疗白内障。那些选择保守疗法的人群显然对于手术有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更是对于滴眼液深信不疑。其实,观察我们的周围,也并没有通过白内障滴眼液使晶状体变回透明状态的例子存在。患者的偏听和误判也可能让自己错失了正确的治疗机会。他说,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不下几十种,但在这么多药物中,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被证实能治愈白内障或完全阻止白内障的发展。故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通过手术去除浑浊晶状体才更为科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患者才有机会掀开挡在眼前的阴霾。

  不仅如此,白内障手术也早已不是千年以前“金针一拨日当空”这样把针刺入眼内这样让人害怕的手术方式了。科技如新月异的今天,患者可以通过轻便的激光来去除白内障,同时植入针对散光、高度近视、老花的人工晶体,让曾经如临大敌的眼科手术变成了轻巧、快捷、无痛苦的诊疗。眼睛看得清楚了,晚年的生活才会有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激光治疗多年来备受青睐的原因。

  陈旭主任提醒读者,年过50的人,应该对自己的退行性改变重视起来,眼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排除眼底病变的基础上,至少每年一次眼睛相关检测,对晚年的光明和生活才有保障。

  ■扩展阅读

  白内障会复发其实是谣言

  在陈旭主任看来,平日里被问的最多的那些问题中,“白内障术后是否会复发?”是最典型的一个。白内障总是被人们认为是会复发的眼疾。陈主任否认说,这其实是谣言。白内障并不会复发,通过其原理不难看出,浑浊的晶状体被置换后,眼前没有障碍物遮挡,视野自然会变得清晰。那么为什么在白内障术后的人群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人,视力又变得模糊呢?

  其实,这是后发障在作祟。一些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刚做完手术时看的很清楚,几个月后怎么又看东西模糊了。陈旭主任指出,大约20-30%的白内障患者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有可能发生了后发障。

  据悉,现行的白内障手术像吃南瓜盅一样,先去除表面大约5mm的盖子(撕除前囊膜),挖出南瓜瓤(去除混浊的白内障),植入合适的人工晶体到南瓜盅内(囊袋内),有部分患者术后又会因囊袋上皮细胞增生而发生混浊,即所谓的后发障。

  后发障的原因很多,如患者年龄、个体差异、手术方式、人工晶体材料和类型等等。后发障是白内障手术极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后发障,患者也不必着急,尽快就医,通过门诊激光即刻解决这个问题。

  陈旭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原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专家,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独立完成白内障、老花、散光、青光眼等手术数万例。发表SCI论文、中华眼科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10余篇,承担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年课题一项,长宁区科委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多次在全国眼科会议上发言,并承当多项教学任务,2017年在全国眼科年会荣获“白内障手术大师”称号。

  临床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高端人工晶体植入术;各类青光眼病;老花、散光、近视的诊疗

  眼科义诊通告

  经相关部门批准,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举办“关爱眼健康”义诊活动。活动期间,本着“便民惠民”的原则,特开通(免初诊专家挂号费、免视力、眼压检查费、免裂隙灯、眼底镜检查费、免专家会诊费)等多项绿色就医通道,向广大群众提供专业眼科咨询及检查服务。

  爱心提示:本次义诊采用电话/短信预约报名的方式

  ■义诊时间:2018年11月9日(周五)上午8:30

  ■义诊预约电话:185-1636-0376

  ■义诊短信报名:编辑短信“义诊+姓名+联系方式”发送到185-1636-0376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286号(10号线宋园路2号口)

  义诊备案编号:长卫登字(2018)第0143号 本版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4版:公告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化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9
二维码扫描
视力滑滑梯,快来看看这些良方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A30视力滑滑梯,快来看看这些良方 2018-10-31 2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