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获知,日前,有记者在十字路口观察,发现该处安设了交通违法自动摄录曝光装置,但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依然普遍,在此后的40分钟时间里,共有14人闯红灯,其中10人是老年人,老年人似乎成了闯红灯的“主力军”。据现场工作人员讲:“目前来看,中老年人是闯红灯的主体,他们有的不知道这里装了抓拍系统,有的是多年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同时也有市民建议,应该多安装几个这样的系统,让道路更安全,城市更文明。
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城市繁华路段的十字路口设立了大型显示屏,屏幕中循环播放行人闯红灯的图像,在交通信号红灯时段,不断有“当前红灯,请耐心等待”的语音提示。这就是交管部门开展试点路段的“人像识别”抓拍系统,主要用来抓拍、曝光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并作为交通违法处罚的依据,已有多名行人(其中不乏老年人)受到教育和处罚。
客观地讲,在非机动车(包括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中,老年市民不服从红绿灯指挥的现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有的骑电动自行车人过十字路口根本不看红绿灯,眼睛只盯着执勤交警,一旦交警临时不在,或背过身去指挥,就双腿用力,脚下生风,将车子蹬得像箭一般穿过早已亮起红灯的路口,还时常自鸣得意。再如,骑自行车本不准驮带成年人,毕竟潜伏着发生事故的危险。有人碰上红绿灯时就让被驮带之人暂时下车,刚过路口又迅疾上车故伎重演,似乎只是给了红绿灯一个面子。还有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为了少骑点路,多抢点时间,不遵守红绿灯的指令,或抢行人行横道线,或在快速路上搬车跨越隔离带,或逆向行驶,或在呼啸而过的汽车流中如蛇行龙步般穿梭,埋下车毁人伤的隐患。由此可见,红绿灯下看素质,平凡小事连生命。
不容忽视的是,有的老人认定发生在红绿灯前的违法行为只是“小打小闹”,何况自己是老年人,理应多体谅,加上处罚不重,多数以教育为主,因而引不起高度重视,导致安全意识淡漠。其实,任何法规与制度都有其强制力和约束力,绝不会因为年龄而网开一面,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规范,还折射出全民的文明程度与法制水平。倘若反思一下,即使你闯了红灯没被发现,充其量能得到不足一分钟的便宜,却留下品德的缺失和终身的遗憾。
基于此,提升素质,培育品德,坚守规矩,珍爱生命,不妨就从自觉遵守红绿灯指挥做起。尤其是有着丰富社会阅历和规则意识的老年人,要带头做一名文明守法的道路交通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