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英雄
不忧郁
在李六乙导演的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扮演男主角的是胡军——上一位被中国观众认可的舞台上的哈姆雷特是濮存昕在28年前的演绎。“大部分人对哈姆雷特的印象来自电影《王子复仇记》里的劳伦斯·奥利弗,或者濮存昕。他们脸色苍白,充满诗意,经常忧郁甚至仿佛得了抑郁症……但是,我觉得哈姆雷特是英雄,是思想家!”李六乙要挖掘出“忧郁王子”的英雄气概,“胡军肯定会演得更好!”
“胡军演的都是英雄,现在哪一位以英雄形象知名的男演员会演话剧?”李六乙反问并补充道:“胡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出演过十几部经典话剧,那时候还没出名。他说过一句话,‘我成为一个庸俗的人,就出名了,而当我扮演高尚的人的时候,别人不认识我。’”胡军说的“扮演高尚的人的时候”,就是他演影视剧出名之前,投身话剧舞台之时。
卢芳一人演两角
不换装
胡军的妻子卢芳,被李六乙视为“北京人艺最好的女演员”。她几乎与影视剧绝缘,所以知名度不高。此版绝妙之处,在于卢芳一个人,同时饰演皇后与奥菲莉亚——前者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后者是哈姆雷特的心爱之人。
这一设置对于演员而言有相当大的挑战——因为剧中还有奥菲莉亚与皇后同台登场,且有对白。卢芳能做到不换装,只通过演技,就能让观众清楚地分别出这两个人。这在全球各版本《哈姆雷特》中还颇为罕见。
“生存还是死亡”
不太对
李导没有改台词,只是把原本5个多小时的剧本做了删减,但是哈姆雷特有7段独白,都做了保留。其中最脍炙人口的“生存还是死亡”——李导觉得,“这个翻译,不太对。”“To be or not to be”在李导眼里更适合的翻译是李建鸣的译法:“在还是不在。”事实上,多年来这一段经典独白有7种翻法,包括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等都有各自的表达。有些译法比“生存还是死亡”或“在还是不在”更有情绪,例如“活着,就这么回事儿吧?!”
史学家研究认为,莎士比亚时期的剧本可能经常调整,“时间来不及了,让莎士比亚赶快写一段给演员背了就上场,加的地方未必是最适合的地方。”所以,李导这次把这段经典独白放在全剧最后,临近终场,并且让胡军把这7种翻译的文本一股脑儿都演绎一遍。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