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迎“风口”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旅游业同样走在全国前列。数据显示,去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旅游总收入达3.16万亿元。其中,江苏旅游业总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去年达1.16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6%。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长期以来,沪苏浙皖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去年,四地居民互访旅游超1.16亿人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地旅游业协同发展迎来新“风口”。
“为什么是长三角?最新的旅游业态在这里,最有潜力的游客群体也在这里。”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张旗说,由莎士比亚经典《麦克白》改编的Sleep No More曾在上海一票难求,而最近在苏州沧浪亭里上演的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也同样迅速走红……
与会代表认为,加快长三角旅游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既是长三角旅游、文化、生态资源加强整合的需要,也是促进长三角经济提质升级的需要,更是为了不断满足长三角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力协作打通“断头路”
“苏州吴江的桃源镇与浙江嘉兴的乌镇距离很近,车程仅5分钟左右。但因行政管辖属不同省份,旅游线路就容易产生断头,两地的客流也难以共享。”苏州旅游协会会长陆俊秀举例说。要让《苏州宣言》中的愿景真正落地,必须努力推动打通一批线下、线上的“断头路”,让旅游资源真正实现共享。
“上海要发挥龙头作用,为长三角旅游发展搭建合作交流的桥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会长郭丽娟建议,要对标国际标准,利用长江、大运河、杭州湾等特色旅游资源,推出一批世界级旅游精品线路。
“机制灵活敢于创新,一贯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实现长三角各地政策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十分重要。浙江的乡村旅游发展快,民宿频频成网红,得益于一项土地政策。”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说,2015年,浙江推行“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按照“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要求,采取“点状供地”,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为之后提供了发展基础。
《苏州宣言》描绘新愿景
会议现场,四地旅游协会联合发布《苏州宣言》,三省一市将设立长三角旅游事务协调共商发展机制,建立长三角地区旅游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年一次,在三省一市轮流举办。“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江苏省旅游协会会长张卫国透露,“今年首届会议先搭起‘架子’,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推进合作,力争每年重点关注并解决一两个行业热点、痛点问题。”
安徽省旅游协会会长关飞则表示,“联席会议机制为我们提供发展良机,安徽要多学习和借鉴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发展。
宣言还提出,要加强长三角跨区域旅游线路设计推广,集中优质旅游资源推出一批优质旅游线路;打造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共同体,逐步形成“泛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长三角旅游信息共享平台,重点产品联合展示、重点活动联合推介;加快长三角旅游优秀人才的共同培养,致力培育一批复合型优秀旅游人才。 孟旭 徐瑞雅 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