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听余隆讲述特殊编排策划新年音乐会——~~~
听余隆讲述特殊编排策划新年音乐会——~~~
听余隆讲述特殊编排策划新年音乐会——~~~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余隆讲述特殊编排策划新年音乐会——
心中怀感恩 手上扬激情
朱渊
  昨晚的新年音乐会上,与《歌唱祖国》、《红旗颂》等同时唱响的还有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余隆的外祖父——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交响合唱《黄浦江颂》,其精致的配器和复调的技巧让作品“气质极似一部史诗性的清唱剧,既强调叙事性,又极力渲染抒情本质”。这首鲜少演出的作品,在余隆的演绎下让人充分感受到作曲家在作品中融入的上海情结,也让观众得以领略上海这座革命圣地、金融中心、文化之都的独特魅力。

  演出前的采访中,余隆谈及这场“献给共和国70周年的第一首歌”新年音乐会的策划时感慨道:“我们总说要让中国声音走向世界,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每个中国艺术家当仁不让的使命。策划这台演出,就是要把有分量的中国作品通过新年音乐会的形式传递到全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的人文理念。”

  引进来到走出去

  余隆是开中国“新年音乐会”先河之人,1992年,他创办了中国首个新年音乐会,很多中国观众对古典音乐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此。此后,他又相继在纽约、多伦多、伦敦创办了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通过新春音乐会带去了大量的中国作品,包括京剧、京剧和交响乐的合作、中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从1992年的新年音乐会到2012年的新春音乐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余隆说:“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所有的梦想都能一一实现。我们通过新年音乐会,得以和世界同步了解艺术的发展;我们通过新春音乐会,又打造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平台。感谢改革开放,让人们有机会唤醒对美和自我的认知。”

  在上海新年音乐会的第10个年头,余隆用这样一场特殊编排策划的新年音乐会,想要表达的是一份感激之情:“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精心策划这场以‘献给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第一首歌’为主题的音乐会,是想要代表上海,代表每个上海人,为共和国献上一份特殊贺礼。”

  永远不变浦江情

  1964年,余隆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随其外祖父、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学习音乐。拥有非凡音乐天赋的他,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和德国柏林高等艺术大学,受教于中国音乐教育家黄晓同和德国歌剧指挥家鲁宾斯坦等名师。研究生毕业后,余隆选择回国创立自己的事业。

  1998年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填补了中国没有高水平古典音乐节的空白;2015年获得 “全球公民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华人指挥家;2016年接受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颁发的 “外籍荣誉院士”称号,成为首位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国音乐家——余隆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不论获得多么高的荣誉,余隆始终“不忘初心”,那就是将中国声音传递到世界。

  昨晚,整整70分钟的音乐会,指挥台上的余隆始终激情澎湃,人们从那挥舞的指挥棒中感受到他演绎每一首曲目的深情。“任何时代都需要张扬正能量,我希望有更多年轻艺术家能站上这个舞台,创造出更多引领时代向上的作品。”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特别报道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不忘初心”迎来“东方红”
口袋里的红色经典
心中怀感恩 手上扬激情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心中怀感恩 手上扬激情 2019-01-01 2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