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跨界设计
他用玻璃给予空间光亮
南瑶
  ◆南瑶

  作为一种空间的材料,玻璃特别适合用来给予光亮。

  曾经以唯一华裔身份名列美国商业部编撰的《美国设计杰作》杂志评选的18位设计大师之一,张培椿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工厂,以及遍布全美的玻璃产品销售网,作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东各国。2010年张培椿的艺术玻璃被世博会选为指定艺术礼品进驻上海世博会。作为设计界的隐形大咖,张培椿的身份还相当混搭,他同时还是书画家和平面设计师。尽管平时身居旧金山,张培椿笑言“我的事业大本营还是在上海。”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张培椿无疑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在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间,拜师海派名家钱行健,醉心中国书画。1986年留学美国,1990年以10名优秀学生之一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获平面设计和出版设计硕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跨界设计的生涯。

  观念超前,1995年张培椿就从美国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从电脑设计到分色出底片制版印刷全电脑控制的印前系统,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的印刷业的技术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先是接触陶瓷,后又为玻璃既柔软可塑又坚硬脆弱,可以纯净也可缤纷多彩的特性所着迷,2000年始,喜欢寻求挑战的张培椿投入了艺术玻璃的设计和创作,通过一个画家的直觉,他开始思考人眼对各种材质和不同色彩的敏感度,以及这敏感度与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将思考结果融入自己的设计中。

  手工生产的玻璃原先一直被用于生产实用性物品,即使到了工业革命,高产量机械化生产替代了小规模,但玻璃依旧主要用于日用产品,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中,玻璃才开始逐渐在世界成为一种艺术媒介。张培椿出色的平面设计背景给他的设计增添了新颖和与众不同的元素,在一开始,他就试图打破人们心中对玻璃固有的冷漠、单一的感觉。他尝试将许多不同的色彩与不同软硬程度的玻璃嫁接,试图通过借助光线来加强营造艺术氛围。

  解决了技术难题,通过玻璃本身的可塑性来改变玻璃产品的传统定义,张培椿又将玻璃做成了镜框、桌子、椅子,玻璃不再只是平面的。而后,他开始利用玻璃来作为表达自己艺术观念的理想媒介。如果在颜色的基础上进行伸展、反转、折叠,会产生怎么样不同的效果?如同自己的中国水墨画般泼墨随心,有时候明亮而清晰,有时候黑暗而模糊,如同天空中变幻莫测的光线,有着一种浑然天成之美。

  “巨大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是玻璃的特性,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艺术让人着迷的地方。”张培椿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特别报道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新101行家居造型师打造完美的家
他用玻璃给予空间光亮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A21他用玻璃给予空间光亮 2019-01-01 2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