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永保大调研中的民生情怀
纪玉
  纪玉

  再过几天,“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就将上线满一周年。自2018年1月12日上线以来,这个被亲昵地称为“小研”的微信公众号聚焦各类难题,推送近1000篇稿件,阅读量近330万,公众号下的“多倍镜”栏目后台收到44000余条市民留言。透过“小研”这个“浓缩”的视角,可以看到深入推进大调研的这一年里,上海的各级政府部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致力于为市民解决各项民生难题。民生情怀充盈于一个个具体案例之中,温暖人心。

  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人群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如果不能充分地打开门、沉下身,就无法精准掌握民生的难点、痛点、堵点。如果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就更谈不上有效地解决问题了。上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突发疾病谁来救、社区生活如何更便利;一些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与农民需求不匹配,公共设施配套不足,怎么办;取缔无证餐饮店之后,居民的日常就餐需求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有时看似琐碎,却往往是日常生活中避不开、绕不过的。必须以更细致的工作、更精准的政策,满足市民群众的高品质民生需要。

  开门搞调研,就是欢迎市民群众提意见、提建议,甚至发牢骚;还要沉下身,仔细去倾听平时听得少或听不到的声音。“调”之后,还要“研”;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就像一位区委书记在调研手记里写的,“调研的效果好不好,不能往纸上看,也不能往墙上看,而要往群众的脸上看,往企业的效益上看”。

  调研不仅要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更要找到长效的治理方法,有时还会“倒逼”政府部门审视原本的工作方法,发现与民生利益相关的制度的不完善之处,也会让一些懒政怠政的不良情绪暴露出来。“遇到问题不插手,遇到矛盾绕道走”,这样的心态之下,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由小变大。面对民生问题,不仅要用心用情,还要有担当、有本领。

  民生无小事。以大调研破解民生难题,也要进一步畅通与市民群众的沟通渠道,让双向交流越来越“热络”。永保大调研中的民生情怀。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都市小区
   第A12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宣示
用改革精神改革办法狠抓攻坚突破
齐心协力守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
按照全会部署抓紧抓实抓好今年工作
永保大调研中的民生情怀
新民晚报要闻A02永保大调研中的民生情怀 2019-01-03 2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