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出炉,影响力提升
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启首个由政府部门组织的省级十大健康公众号推选,由市卫健委联合市政府新闻办、市委网信办开展。去年10月,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健康微信公众号”推选活动启动,各区卫生计生委,各级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医院科室、医务人员,其他医学健康类自媒体等开设的100多个公众号申报推荐。综合数据监测、网络票选、专家评审意见,最终产生“2018年上海市十大健康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奖项。
“医学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0家微信公众号获“2018年上海市十大健康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姑娘,我敬你是条汉子》等10篇文章入选最具人气阅读榜单;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健康上海12320”获特别贡献奖。
由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宣传处、复旦大学网络数据挖掘研究创新团队带来的《2018年上海市健康微信公众号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市健康微信公众号总体发布量为16277次、34785篇,主要聚焦医疗资讯、便民服务、健康科普、医学见闻等内容。本市健康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显著提升:2018年累计阅读总量近1.32亿,共创造了198篇“10万+”的现象级文章。
传播科普知识是义务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邹世恩的公众号“恩哥聊健康”获评“十大”。这个条理清晰、语言风趣的妇科男医生告诉记者,阅读量较高的科普是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如不孕、肌瘤以及更年期等。“很多病人都不需要我过多解释,她们会提前做功课,比如HPV感染、卵巢畸胎瘤等,对疾病了解得很透彻。”“恩哥”说,科普也可以为临床宣教提供便利。
“恩哥”很忙,但他对写公众号始终保持热情。他认为医生不能闷头做临床,科普宣教也是义务,这样才能把防病的概念传播出去,还能打击网络伪科普和健康谣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获评“十大”。官微“小编”王懿辉告诉记者,阅读量高的稿件与肿瘤的发病率相关,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一直都是热门款,另外营养类调理、心理调适及肿瘤预防类也比较受青睐。除了入选最具人气榜单的肿瘤知识帖外,另一篇教大家乳房自检的帖子也十分受欢迎。“我们找来了义乳,拍了自检小动图教大家,这样更直观,公众看了也更能掌握。”
癌症是健康类谣言的重灾区之一,权威医疗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科普任务。王懿辉认为,医生面对面做科普,受众面不够广,付出的精力、时间成本又高,通过官微尝试线上科普直播、互动,把知识传播给更多人,还可以看回放。他说,“10万+”并不是小编们的终极目标,做公众感兴趣、实用、权威的服务信息才是根本目的。
学会甄别真伪知识
健康知识帖充斥网络,阅读量最高的往往是涉及“儿童”的,其次是肿瘤、妇产科以养生领域。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顾沈兵认为,不同人群对健康信息有多元化需求,让伪科普、谣言的传播机会增多。近年来,上海市卫健委、各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等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发布优质、权威的医学科普,占领健康科普宣传主阵地,对提升市民健康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顾沈兵建议,市民在看帖前要先看文章标题。谣言为吸引眼球,常用下列词汇:“惊天秘密”“转发几百万”“央视播出了”。反而,那些真正的科普却文字朴实。
其次要看发布者信息。政府部门、正规医疗机构及专业医务人员发布的内容较权威,而营销号、网络公司发布的内容需要慎重对待。假如信息发布的内容与发布者账号之间无任何关联性,比如账号是娱乐财经类,发布内容却是健康养生,需留心鉴别。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