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诗书画
曹可凡 殷健灵
  曹可凡

  一个开放的时代,给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大学时代有幸参与上海电视台“大学生节目主持人大赛”,并一举夺魁,于是成为《我们大学生》栏目首批主持人。尽管当时青涩无比,且无丁点主持人经验,却仍受到观众支持与鼓励。一年之后,也就是1988年,又独立主持第一档电视栏目——《诗与画》。《诗与画》为日播节目,每集十分钟,介绍一首唐诗和一幅西方绘画。节目涉及大量古典文学与西方美术史内容,这对于我这样缺乏文史哲系统训练的医科大学学生来说,难度非同寻常。节目筹备期间,我首先以最快速度通读《简明西方艺术史》,梳理西方美术史发展脉络;同时,将《唐诗鉴赏词典》携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由于《诗与画》属日播节目,基于成本核算每月录制一次,也就意味着每次录像要介绍三十首唐诗、三十幅绘画,内容繁多,当年电视台尚无“提词器”那样的先进设备,主持人必须将稿件背得滚瓜烂熟,方能在镜头前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诗与画》显然只能算作电视台“微型”节目,但每日播出时段甚佳,首播是在晚上十点左右。重播则堪称“黄金时间”,即每天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报道》开始前十分钟,也就是大约6点20分。那个时段,几乎所有上海市民边吃饭边听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胖子摇头晃脑讲解古诗与名画。拜《诗与画》节目所赐,不出一年,作为一名大学生电视主持人,我渐渐地被观众接受、认可。

  《诗与画》除正常栏目播出外,还会邀请书画家进行定期雅集。有一年中秋雅集,《诗与画》节目专门邀请谢稚柳、苏渊雷、刘旦宅等书画家往丁香花园饮酒赏月,作画吟诗。当晚谢老兴致很高,率先开笔,唰唰几笔,画一树干,极简练。刘旦宅先生刚要动笔,苏渊雷先生疾步上前与之耳语一番,并露出孩童般微笑。刘旦宅先生见状微微摇头,提笔画出一根根遒劲柳条。随即,其他画家或以花青染出一轮明月,或添上一丛翠竹,或画上一组星星点点的黄花……不多一会儿,一张神定气足的五尺大画便告完成。谢老提议由苏老题诗,苏老老而弥坚,字声言道:“早知谢老会考我,故已成诗在胸。故特意嘱咐旦宅兄千万不要画人,否则诗就得重新做过。”说完,以洒脱自如草书写道:“不须把酒青天问,风月无边触处新。月上柳梢人不见,黄花翠竹见精神。”那次雅集,让我对中国画痴迷。不久,因《诗与画》又与程十发先生结缘,发老对节目提出诸多有建设性想法。之后,发老带我品赏他收藏的百余幅元明清名画,让我对中国美术史流变又有了清晰的理解。十年前与王群教授编著《银汉神韵——唐诗宋词经典吟诵》,力邀孙道临、乔榛、丁建华吟诵经典名篇,程十发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倾力绘制插图,为图书增光添彩。

  时隔三十年,《诗与画》之升级版《诗书画》又将横空出世,于新年伊始,在东方卫视与观众见面。作为主持人,重操“旧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实感荣幸之至。也期待朋友们与我一起领略大美诗书画,笔墨中国风。

  十日谈

  新年新愿

  责编:殷健灵

  明日请看《幽默的笑声传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花重锦官城
去年之雪
难忘家乡小土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腊梅
记黎锦晖前辈
大美诗书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大美诗书画 2019-01-07 2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