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病俗称“小肠气”“疝气”,多数发生在腹壁。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达3.6‰,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1.6‰。
作为“创新型腹壁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临床转化示范中心”的学科带头人,唐健雄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疝病治疗主要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制成的补片进行修补,但合成材料,如聚丙烯、聚偏氟乙烯等植入体不可降解,容易引发慢性疼痛、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另一种是取材自猪小肠粘膜下层的脱细胞基质材料,如果细胞脱不彻底,导致细胞和遗传物质残留,将严重影响组织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唐健雄教授称,他在发现松力生物技术公司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制成的疝修复补片能克服上面两类材料的缺陷后,便带领团队与该公司对接,开展临床试验。同时,团队还开展了扩展研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产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目前,松力的外科生物补片已从基础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监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入上市阶段。
据悉,该生物补片采用静电纺技术成功制备类似细胞外基质的超亲水支架材料,用于腹壁缺损修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证实其有效性,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会逐层降解,同时诱导机体自身组织长入,进行组织重塑和再生,最后植入物完全降解,恢复正常的腹壁结构。
世界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主席、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会长张兴栋院士说,“ ‘组织诱导’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生物材料领域提出的原创性理论,突破了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传统观念,证明了生物材料诱导组织生长是可能的,而且完成了临床试验,做成了产品,在国际上也是首创。”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