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本市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常住居民签约率30%,重点人群签约率54%,其中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签约率超84%。去年新增移动签约、APP网上签约等手段,使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获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触手可及”。
一系列数据展示去年上海家庭医生守护居民健康的成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落实6大类141项本市社区卫生基本服务项目,全年新受理长护险申请26.1万人次,完成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23.3万例;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53万人;新建家庭病床5万余张,提供家庭卫生服务数超过90万人次。针对慢性病签约对象,年内全市开具慢病长处方648万张,延伸处方已累计开具240万张,原先奔波于上级医院单纯配药的稳定期慢病患者有效下沉社区。
同时,市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为签约居民提供各类优先服务。上海已搭建市级优先预约号源信息化平台,年内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向上级医院转诊80万人次,上级医院向社区转诊6.9万人次。通过科室共建、全专科联合门诊、带教示范等形式,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各区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级。
2018年,本市正式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按照每位“1+1+1”签约居民10元/月的标准,根据“有效签约”“有效服务”和“有效控费”考核后向家庭医生团队支付。此做法在于激励家庭医生更主动地服务,从机制上激发家庭医生服务活力。
回顾“年度成绩单”,市卫健委表示,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人群的覆盖、签约后服务的内涵等方面与居民需求仍存差距,家庭医生的培养周期长,现有医生数量距离目标配置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确保重点人群优先签约,科学把握“签约覆盖”与“有效签约”的关系,让每一位签约居民充分感受到“签与不签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