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剧在渡江决战的背景下,以芦荻港女村长江常秀和渡江部队教导员郭逸夫的命运宕荡为主线,通过一条船、一条江、一场战役,演绎了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英雄情怀与情感抉择,呈现了渡江军民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普通俗情世理的人性撞击。
《送你过江》:
一出值得重视的好戏
仲呈祥 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
《送你过江》是一出值得重视的好戏。说它好,是因为它在继承淮剧审美优势与审美传统的基础上,对淮剧如何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经验。还因为它作为戏曲改革的研究对象,活跃思维、引发争鸣,既为自身更为同类题材、同类题旨的戏曲创作提供了在精神价值、思想深度和美学意蕴上升华的广阔空间。
现代的品格
史诗的气质
郑荣健 《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戏剧评论家
类似的“大我”与“小我”的冲突,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冲突模式,《送你过江》并没有回避或偏离这一叙事模式。把这一模式放到了更完整、更具体的复杂关系中,从而使整部戏具有了更深远、更普遍的人类命运色彩;也借由人物主体性的建立,实现了对常规冲突模式的超越。
对于长期以“三小”(小人物、小事件、小制作)为主要特色的苏北淮剧现代戏来说,这部戏的美学定位已然不仅是农民和农村基层,而是有了现代观念和现代观演环境的支撑。某种意义上讲,它很可能意味着淮剧打开的一个新领域、新高度。
革命叙事的意义重建与策略新变
孙曙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作家、评论家
《送你过江》是近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剧作之一,聚光船民和战士,铺开小人物普通人的命运,以小写大,以人性写战争,以情感写信仰,完成英雄主义的壮丽书写,既是革命叙事的新收获,又是革命叙事的新发展。作品立足时代,剧作对革命叙事从观念意蕴到叙事策略,都作了新的变革性的探索。剧本中预设的丰富多变的舞台时空,体现了当今舞台艺术的新发展。
抒写人民
讴歌英雄
姜志涛 《中国戏剧》原主编、戏剧评论家
《送你过江》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震撼力,有三个原因:一是故事性强,人物关系富有戏剧性,剧作家陈明有编织故事的能力,设置悬念的技巧,更能从引人入胜的情节中提炼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升华成一种昂扬的精神。二是发挥戏曲的优势,演情、唱情,能找到打动人心的动情点。三是,编、导、演将一群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令人信服地矗立在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栩栩如生、真实可信、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
《送你过江》:
小人物的史诗
王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戏剧评论家
“过江”,因百万雄师的大无畏壮举而成了民族英雄气概的代名词。一个“送”字,以浓浓的诗意让这场战役中包含的人性之美得到凸显,深藏的集体记忆得到展露。个人牺牲的崇高,对结束苦难、走进幸福的憧憬,随着每个生命个体的“送”,最终汇聚起来,成就了剧作的史诗品格。正是在这样的文学基点与艺术高度上,淮剧《送你过江》提供了品味历史与人性的无限可能。
宏大历史叙事的微观表达和诗意呈现
罗松 《中国戏剧年鉴》主编、戏剧评论家
《送你过江》在奏响英雄主义的主旋律下,积极探寻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以精巧的艺术构思与清新的表现手法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微观的视角和诗画的方式呈现,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作品中脱颖而出。
该剧还为红色主题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涵,没有单纯地描写剧中人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而是通过揭示在历史转折期必然出现的新旧思想的碰撞,从而自然地引发出剧中人的种种崇高行为,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也为该剧增添了历史感和思想的深刻性。
戏后戏言话过江
顾旭民 《盐城晚报》原副总编
淮剧很适合承载革命历史题材,陈明对历史题材中人物命运的驾驭,在《送你过江》中得到了精准的印证。悲而不伤,是该剧营造的最为感人的人文精神,是纯粹的淮剧情怀。
舞台整体视觉效果的营造上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物造型的写实和环境空间的写意,形成鲜明的对比和统一。舞美简洁大气、赏心悦目。基本上没有干扰性视觉元素,使观众更集中精力关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演变,非常成功。
英雄也可以是不完美的
张之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剧评论家
《送你过江》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是有极大突破性的,三个常规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塑造得极为“反常规”,在“反常规”中又处处彰显着人的味道。作为英雄人物,他们似乎都不尽完美的,但合乎人之情理,所以,这是一部把英雄当作真实的人、当作我们普通人中间的一份子来写的作品。
为人民抒情
王玉琴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评论家
剧作家陈明对人、对人民、对英雄的抒情,使得70年前的渡江战役有了为观众可感的温度与震撼,既表现了难以戏剧冲突化的渡江战役,也挖掘了淮剧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空间,融淮剧的悲情与战争的壮美崇高于一体,为主旋律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红色种子的破土萌芽
刘玉琴 原《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评论家
《送你过江》在创作和舞台呈现上,对一粒红色种子的放大和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做出了探索,为主旋律戏剧创作提供了经验。
曲折流畅的叙事中,形象地揭示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历史与人民为何选择跟定中国共产党。老题材、新创意、大主题、小切口,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一粒红色的种子充满诗意地绽放在戏剧舞台上,演变成恢宏的交响。
人情 亲情 爱情
李小青 《中国戏剧》副主编
《送你过江》是以一个诗人的情怀和视角,回眸渡江战役这场中外历史上值得一提的伟大壮举,通过淮剧这一地方剧种演绎出壮烈、凄美的诗意。将当代人对历史、对信仰,对血与火中的人性光辉的思考嵌入到所表达的价值取向当中。
剧中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和典型性,还有人物关系的交织中所体现出的人情的复杂性、亲情的苦涩感、爱情的不能承受之轻,无不流露出剧作家观照生活、审视人心的深厚功力。
胜在心理冲突表现的复杂与细腻
刘颋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
戏剧冲突是否能营造成功,离不开矛盾冲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这方面,陈明无疑是个中高手,他非常善于在人之常情中抓住事、理、情的冲突。品味人情而不陷入人情,追求情理的高尚而不陷入空洞的说教,如此,在120分钟的喜怒哀乐生死遭逢里,才能真正地做到喜闻乐见、寓教于乐。
心宇连天江潮激荡
何玉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送你过江》是对戏曲创作题材的新突破,它为戏曲现代戏拓宽了创作视野,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十分可贵。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需要剧作家们去发现、去描写、去颂扬,《送你过江》为我们提供好了成功的创作经验。无论对编剧陈明还是对盐城市淮剧团来说,都是一次艺术上的重要提升和华丽转型。
宏大交响中的柔美音符
欧阳逸冰 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剧作家、戏剧评论家
如果说“百万雄师过大江”是现代史上异常恢弘的交响乐章,那么,淮剧剧本《送你过江》就是试图表现其中的一个柔美婉约的音符,把“解放”这个主题诠释得更加富于人性、人情的诗意之美,显示了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是革命洪流所向披靡的内在动力,是渡江胜利的历史根由。或许,这就是《送你过江》的意义和价值吧。
“渡江”背景下的感人故事
安葵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戏剧评论家
《送你过江》在渡江题材的创作中是一个新的突破,他们从新的角度,表现了渡江背景下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也引人对历史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
故事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表现的人物是崇高的又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创作者以正确的历史观写出了真实的历史环境,剧中的这些人物都具有历史的特点,我们仿佛看到他们从那个历史年代走来。
主旋律戏剧的新探索
冉常建 青年评论家
《送你过江》形象地演绎了一出壮烈而温馨的英雄史诗。在弘扬革命理想信念的同时,还注入了普通的世俗人情和新时代的人文思想,拓宽了主旋律戏剧切入生活的视角,增添了主旋律戏剧人物形象的新意。编导犹如拿着人性的显微镜和放大镜,把人物心中非常隐秘的动态,非常细微的情感,给显示和放大出来了。为主旋律戏剧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盐城市淮剧团简介:盐城市淮剧团始建于1957年,前身为盐城县淮剧团,隶属于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管辖,由盐城市盐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剧团以创作演出现代戏见长,《鸡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车老师》《菜籽花开》《送你过江》五部剧目六次进京参加全国重大艺术活动,其中三次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献礼演出,先后获得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江苏省文华大奖等重要奖项。因在创作戏剧精品,服务基层服务农村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剧团两次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联合表彰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