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展为第四届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韩子健、林森、朱勇三位艺术家担任项目策划,江梅担任学术策划。比起主题性创作限制,这一期展览倡议上海雕塑家的中坚力量自由发挥,在自由的策展理念下放飞创造力。成果的展览中,确实让观众感受到充满火花的想象力。
展览主题“超限”,含有超越限定之意,既有对学院派雕塑固有概念、语言和形式的超越,也有关于雕塑的思想和观念的突破与扩延,包含着策展人和艺术家对激发艺术新能力的期望。此次参展的16位艺术家均为1970年后出生,目前大多创作、生活于上海。
展厅中央横着10多根长木条的剖面,让观众不知所以然,看了“诞生视频”才恍然大悟。艺术家廖斐把一根整体的木头抛入水中,标记浮起部分,把它切掉,余下部分再抛,再切浮起部分,周而复始,直到无法切割为止,用雕塑的手法探讨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哲学命题。
80后的任倢用灵活的金属丝拗出建筑的几何造型,研讨了材料、手和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肖敏用刮胡刀片、鸟笼、人类胸骨分别拼出了一张张世界地图。
吕旗彰带来装置《梦舟》,近看下面悬着一条船橹,上面吊着钢索网,远望构成中国古典山水的意象,亦有海市蜃楼的图景,他所想要表达的是对童年家乡山水风光的缅怀,乡愁已经成了遗失的记忆。
韩子健在后院就“地”取材,借用鲁迅格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摄录下了挖路修路铺路的实验短片《一句话》。
其他像邱加重组了榫卯的传统结构,把上个世纪初西方前卫艺术所倡导的拼贴从平面推向空间;袁侃富有深意的成人寓言式隐喻,使观众通过他们独有的艺术手法,感受到了充满想象的创造力。
展览学术策划、上海油画雕塑院理论研究室主任江梅说, “超限”是对不同方向、层面进行的一种超越,它不仅是在艺术的语言、观念、思想范畴的超限,其实还在于每一位创作的个体,他们对自己创造力、艺术思维方面的超限。“就像翻大山,雕塑家需要翻过某些限制,进入未知的、充满可能的新世界。” 这些艺术思考和表现方式,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的当代艺术风向标的作用,不仅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化艺术视野和格局,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中国当代雕塑中具有前沿性的新思维与新状态。
展览将持续到1月18日。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