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所办的实事,第二年初要公布结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已成为上海的一个惯例。自1986年以来,上海市政府每年设立多项实事项目,以解决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迫切需要解决、呼声比较高的民生问题。2018年度的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已经顺利完成,总体社会满意度为91.02分,比去年提高0.11分,再创近年来新高。
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是“补短板、惠民生、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已形成行之有效的项目遴选和工作推进机制。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立项工作启动早,市政府办公厅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并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共梳理出意见建议620条,为实事立项提供重要参考。经科学论证、调整优化,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共安排10个方面、31件。
实事要做好,不仅需要前期的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问题的根源所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而且,在过程中,也需要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不变形、不走样。就拿2018年度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测评得分名列第一的“爱心接力站”项目来说,市总工会、市总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及各区服务中心对照《关于本市创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实施意见》《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全市1000余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开展全面考评,并取消了一些不作为接力站的资格。
综观这些年的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不仅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更把许多好事办实,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8年,“市民云”作为政务服务总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新升级改版,新增“一网通办”频道。机动车6年免检、车管预约、出入境查询……200余项服务事项,动动手指就可随时随地办理,市民在网上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成为现实。“市民云”是上海市政府2017年实事项目“面向市民的一站式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载体,是从2004年实事项目“市民信箱”基础上发展而来。在2018年的实事项目中,我们也可发现许多类似的情况:
近年来,上海每年可回收废旧金属、废纸等各类废旧物资约700万吨,回收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但也遭遇了回收站点难落地、市民分类回收习惯难以形成等问题。为此,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积极探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协同”试点,以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增量。
2015年以来,本市已在16个区的40个街道开展“两网协同”试点,居民反映良好。2018年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市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其中每个街镇建成1个具有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兑换、再生资源回收、环保宣传复合功能的社区“两网协同”服务点),实现两网融合网点功能服务覆盖本市30%的住宅小区。同时,由各区统筹空间布局,街镇建成再生资源分拣转运站,各区建成再生资源集散场,初步形成再生资源体系。项目建成后,由各区、街镇负责运维。
许多实事项目在当年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就需要不断加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已建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停车难”矛盾比较突出,市民对于促进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共享利用周边区域停车资源的呼声较高。2017年将“创建50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后,对停车资源共享利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创建的示范项目受到市民广泛欢迎。2018年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创建100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推动错时利用相关小区或单位周边公共、专用、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政府实事项目通过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变民生“痛点”为“普惠点”,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发展红利。我们也期待着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