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午开幕的海上年俗风情展春意盎然
~~~上午开幕的海上年俗风情展春意盎然
~~~上午开幕的海上年俗风情展春意盎然
~~~上午开幕的海上年俗风情展春意盎然
~~~上午开幕的海上年俗风情展春意盎然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回家里的年味
上午开幕的海上年俗风情展春意盎然
吴旭颖
■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内年味浓 本版摄影 记者 郭新洋
  农历新春将至,今天上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师父!”随着一声喊,“猪八戒”冲上舞台,只见他一面玩着杂耍一面背着媳妇往家赶,滑稽的模样叫人忍俊不禁,高超的技巧令人拍手叫好。市民们在领对联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小朋友则在艺术家的指导下给模具刷上颜料,自己动手印制年画。“知‘住’常乐”——第十三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如约而至。

  屋里的过年味

  主展厅共分七个展区,分别呈现上海民居中的七个区域。漫步其中,可欣赏到上海人从初一到十五、从大门外到院子里无处不在的春节习俗。

  穿过序厅,一扇江南风格的“院门”映入眼帘,“门”前展出了苏州桃花坞产的门神,这是上海人最常用的款式。进了“家门”,精致的窗格被火红的窗花装点一新。剪纸艺术家王锦娣介绍,这是她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的作品。再往里走,便来到了“二十四,祭灶神”的“厨房”。灶台上摆放着除尘用的鸡毛掸子,墙上绘着江南独有的灶花,一旁还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头顶华盖上书“定福宫”三字,正是上海灶神的名字,灶王爷长袍下方的五个娃娃则取“五子登科”之意。再往后,到了大年三十,“中堂”的八仙桌上便摆上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齐聚一堂,共同守岁。转过弯出“门”,两侧放着正月初四要祭拜的财神爷,各式各样的红包也唤起了市民们小时候讨压岁钱的欢乐记忆;“屋外的院落”里,已是元宵节的时节,爆竹和花灯点缀出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致。

  团圆的合家照

  二楼的“猪事如意”猪年生肖展受到了不少孩子的喜爱。一排排憨态可掬的小猪存钱罐曾经是孩子们人手一个的物件;12年印发一次的猪年邮票图案既传统又精致。互动体验区内,小朋友们排着队为小猪图案的线稿填色。12岁的刘珏凯刚好是本命年,他给“小彩猪”涂上了红色和金色花纹,准备过年就把它贴在自己的房门上。

  三楼的团团圆圆照相馆也十分热闹。每年,群艺馆都会在春节期间为市民免费拍摄全家福。王云巧抱着今年刚出生的小外孙,对着镜头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就是团团圆圆的日子,每年来拍一张全家福,见证我们一家子一年比一年更美满的生活。”

  生活的仪式感

  观展的市民都免费领到了一本《干干净净过大年——第十三届海上年俗系列风情展文萃》,里面收录了以“春节”和“住”为题创作的16篇文章。祭灶、打扬尘、画灶花、年夜饭,作者们的笔下,老一辈上海人的春节记忆被生动重现。

  据上海市群艺馆介绍,编这本《文萃》,是在抢救渐渐淡去的年味。现代的‘快餐式’生活中,很多习俗已经不见了踪影。现在每年举办海上年俗风情展,就是想为年轻一代唤回一些生活的仪式感。

  本次展览展品由上海收藏家协会提供,将延续至2月24日。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跨界/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扫一扫
张帅首夺澳网女双冠军
寻回家里的年味
《京剧幻想》将回响费城
“音乐马拉松”精彩首秀
新民晚报文体汇A09寻回家里的年味 2019-01-26 2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