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过年味
主展厅共分七个展区,分别呈现上海民居中的七个区域。漫步其中,可欣赏到上海人从初一到十五、从大门外到院子里无处不在的春节习俗。
穿过序厅,一扇江南风格的“院门”映入眼帘,“门”前展出了苏州桃花坞产的门神,这是上海人最常用的款式。进了“家门”,精致的窗格被火红的窗花装点一新。剪纸艺术家王锦娣介绍,这是她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的作品。再往里走,便来到了“二十四,祭灶神”的“厨房”。灶台上摆放着除尘用的鸡毛掸子,墙上绘着江南独有的灶花,一旁还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头顶华盖上书“定福宫”三字,正是上海灶神的名字,灶王爷长袍下方的五个娃娃则取“五子登科”之意。再往后,到了大年三十,“中堂”的八仙桌上便摆上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齐聚一堂,共同守岁。转过弯出“门”,两侧放着正月初四要祭拜的财神爷,各式各样的红包也唤起了市民们小时候讨压岁钱的欢乐记忆;“屋外的院落”里,已是元宵节的时节,爆竹和花灯点缀出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致。
团圆的合家照
二楼的“猪事如意”猪年生肖展受到了不少孩子的喜爱。一排排憨态可掬的小猪存钱罐曾经是孩子们人手一个的物件;12年印发一次的猪年邮票图案既传统又精致。互动体验区内,小朋友们排着队为小猪图案的线稿填色。12岁的刘珏凯刚好是本命年,他给“小彩猪”涂上了红色和金色花纹,准备过年就把它贴在自己的房门上。
三楼的团团圆圆照相馆也十分热闹。每年,群艺馆都会在春节期间为市民免费拍摄全家福。王云巧抱着今年刚出生的小外孙,对着镜头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就是团团圆圆的日子,每年来拍一张全家福,见证我们一家子一年比一年更美满的生活。”
生活的仪式感
观展的市民都免费领到了一本《干干净净过大年——第十三届海上年俗系列风情展文萃》,里面收录了以“春节”和“住”为题创作的16篇文章。祭灶、打扬尘、画灶花、年夜饭,作者们的笔下,老一辈上海人的春节记忆被生动重现。
据上海市群艺馆介绍,编这本《文萃》,是在抢救渐渐淡去的年味。现代的‘快餐式’生活中,很多习俗已经不见了踪影。现在每年举办海上年俗风情展,就是想为年轻一代唤回一些生活的仪式感。
本次展览展品由上海收藏家协会提供,将延续至2月24日。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