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古罗马的后代,意大利人对海洋有着特殊感情,其海军建设更是在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海军学员黄嘉翱曾随训练舰“戚继光”号访问意大利,交流中,他感到意方在实践训练、创新教学、保密教育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一招一式有章法
参观那天上午,我首先来到意大利海军训练中心,那里承担模拟仿真教学、舰艇操作等任务,意大利所有水兵都要在此接受难度、强度均紧贴实战的培训。
“演练开始。”在损管中心,意方五人损管小分队正接受消防操演,警报骤响,模拟舰艇主机舱被大火笼罩,系统显示环境温度升至140摄氏度。身穿防火服、背着氧气瓶、携带灭火装具的队员交替掩护,以最快速度扑到火源,协调配合使用灭火装具,过程十分顺畅,不到两分钟就扑灭火苗。堵漏训练时,我发现仿真的舰体逐渐倾斜,船外还有指示舰船倾斜度的刻度尺,来检验学员损害管制效率及方法合理性,这非常考验学员应变能力。
在中心,我同样感受到意军对实战化教学的重视。“这是我们的电控无人靶机,可升至6000米,也可进行5米低空掠海飞行,其回转半径90米,可在多型舰艇上使用。”意方联络官边介绍边演示,当参观者的目光都聚焦于无人机轨迹时,联络官透露,意军学员训练科目中,有一项就是操纵舰炮打靶机。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受到深深震撼,这种模拟敌军航空器或导弹的训练,让学员体会到战争的紧张气氛,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与协同能力。
事实上,为在院校里锻造“可战之兵”,意军舰上的雷达、导航系统都先送军校测试,通过后才能上舰,这给学员提供了绝佳的训练机会,要知道,在校对现役舰载武器装备有所了解,未来上战场才会有足够自信。意军学员在大一和大三暑假期间就会上舰艇当兵锻炼和岗位实习,在一线学习知识,实操中增长本领。
思维紧贴现代化
中心早已实现一体化联网教学,完善的网络作战平台训练系统,让学员可组成模拟编队,在世界任何海域对抗演习。在其模拟编队指挥室时,我就亲历了一场编队航行。当时,室里六台训练设备同时打开,每台都模拟一艘舰艇,三号舰被设为旗舰。“现在变换单纵队航行。”随着指挥员下令,学员紧张有序地操作,眼睛紧盯显示屏,观察此刻己舰位置,风速、风向、流速、流向等分析处理数据滚滚而来,同时更要判断周边威胁等级。从意方学员脸上,我感受到他们的认真与从容。“前方发现可疑船只……”随着任务变化,学员迅速判断并展开相应操作。
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损管中心让人眼前一亮的多样化模拟基础设施。有限场地内,校方模拟各类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培训科目,培训项目全面而充实。这些培训科目会与时俱进,根据新型舰艇做出及时调整,让学员在模拟船舱训练时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大大缩短学员毕业后适应岗位的时间。
意军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教学训练,也没放弃传统科目训练。参观风帆训练舰时,我了解到意大利学员每年夏天都要通过驾驶帆船远航,与大海零距离接触,锻炼最基本的航海技能。从最原始的水手工作学起,观天象、识水文、打绳结、攀高桅,锻炼平衡能力和对各种海况的适应能力。
严守保密高压线
乘车到达塔兰托海军士官学校时,我结识了意大利朋友甘尼,他是一名三年级学员。第一次见面时,他身着笔挺的藏青色军装,梳着干净利落的发型,我们相互敬完礼后,他自然地将左手背于腰后,右手轻抚左胸微微鞠躬,这一典型的西方“绅士范”让人印象深刻。
甘尼介绍,他们很注重军容风纪,平时即使没有人检查,也会自发地保养皮鞋、熨烫衣服。这一丝不苟的作风不仅体现在这些细节上,更表现在他们对于保密教育的重视。
在学校里,我们主要通过PPT了解其构成、学制及课程安排。当甘尼带着我参观多功能教室时,他热情介绍室内先进设施,当我有不解时,他会做些简单演示,我也给他介绍中国海军院校的情况,气氛十分融洽。但当我表示自己是学航海专业,想参观他们的舰船模拟训练室时,甘尼却面露难色,他微微摇摇头,抱歉地告诉我,这些军事方面的模拟室、实验室等,只对本国军人开放,当我表示理解时,他才放心地舒展开眉头。
这种感受在我参观意军主力驱逐舰“彭尼”号时同样强烈。登舰时,意方官兵整齐地站成两列,热情欢迎中国客人。作为该国主力舰,“彭尼”号武备齐全,宽敞的飞行甲板能同时起降两架直升机,执行对空、对海、对陆、反潜等各项任务。参观中,意方禁止舱内摄像,拍照,对装备性能参数和作战特点都缄口不言,并对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进行遮掩,介绍中也有所保留。在他们看来,作战是舰艇的使命,装备是执行使命的利器,想要完成使命,就要守护装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