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医技/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三大救治体系助力急救大提速~~~
三大救治体系助力急救大提速~~~
三大救治体系助力急救大提速~~~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大救治体系助力急救大提速
公利构建黄金60分钟急救圈
叶雪菲 曹黎静
  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必须争分夺秒。目前,上海市人均期望寿命已超过83岁,户籍人口中老年人更是达到了3成,更加长寿的人口让医疗服务迎来新的挑战,可以说,在更短的时间内,多学科协作,更快速、更有效地救心救脑救命,是当今上海居民对医院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在“救心、救脑、救命”的急救队伍基础上,持续优化救治流程,探索建立“胸痛、卒中、急创”三大救治体系,通过金桥医联体党建联盟,牵头周边洋泾、金桥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急救中心,为83万周边居民构建黄金60分钟急救圈,大幅缩短抢救半径,实现急救大提速。

  叶雪菲 曹黎静

  胸痛中心与死神赛跑

  提速开通血管纪录至40分钟

  日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胸痛中心接诊了一位由沪东医院转诊而来的胸痛患者。在转运途中,接诊医生将心电图像发送至公利医院胸痛中心网络联盟微信群,经远程会诊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即刻为患者口服急救药。患者到院后绕行急诊抢救室,直接被送至导管室。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通血管(FMC-B)时间仅为40分钟,再次刷新了公利医院胸痛中心的救心速度。

  早在2000年,当时急性心梗抢救还是三甲医院的事情,公利医院就加入了心梗急救的第一梯队;2002年开始,建立“全天候”绿色通道,优化急性心梗患者就诊流程和院内转运流程;2016年,公利医院率先与周边社区医院、120急救中心建立胸痛中心网络联盟,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并率先在120车上放置“心梗一包药”,在胸痛处理方面走在上海同类医院前列。2018年3月,公利医院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认证,成为浦东新区最终获评的2家中国胸痛中心之一,并于5月正式挂牌,同年11月,公利医院荣获“第二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显示了医院急性胸痛的综合救治能力和辐射影响力。

  心内科主任陆纪德介绍,在传统急救模式及流程下,救心速度最快也需要90分钟。胸痛中心的成立,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危急重症胸痛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救心时间更是提速30分钟!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如今,公利医院与周边社区医院、120急救中心已率先建立了胸痛中心网络联盟,除了综合救治能力外,科普宣教、带教培训等工作更体现出这家胸痛中心的辐射力。

  卒中中心与死神较量

  刷新血管内治疗时间窗至48小时

  脑卒中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3~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是决定中风病人生死的关键。作为公利医院卒中中心负责人,神经内科主任李龙宣一直在卒中救治的第一线拼搏,带领了一支"24小时×7天"全天候作战的团队,并在多模式影像学评估指导下,利用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将血管内治疗时间窗扩大至48小时。

  据了解,为帮助那些静脉溶栓失败,或者不能够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赢得血管再通的时间和机会,公利医院神经内科除了进行规范的药物干预,包括缩短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外,还开展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在多模式影像学评估指导下,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一般可将血管内治疗时间窗延长至6—24小时。日前,公利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例发病时间长达48小时的病人,再次刷新了纪录,这对于公利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而言也是一大突破。

  据悉,目前从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到动脉取栓的救治通道,从急性期抢救到恢复期的康复指导,从脑血管造影进行血管评估到脑动脉狭窄闭塞的支架治疗,公利医院神经内科已建立起集多科协作、多措并举、细节管理、全程守护及科普网络于一体的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模式;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建立也让患者获益,脑血管病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致残率明显下降。

  急救创伤与死神周旋

  全力以赴“黄金一小时”

  据了解,创伤是人类死亡的第五位原因,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致死原因。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类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中国每年因创伤就医患者数量高达6200万,每年创伤致死人数70万~80万人。

  而多发伤有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伤后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高,漏诊、误诊率高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多发伤病人的死亡有三个高峰期。一是严重伤情发生后数分钟内立即死亡,二是1-3小时内休克性死亡,三是2-4周后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公利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建华表示,伤后1小时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通常,急救创伤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

  但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专科医生,在面对急救创伤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而急救创伤病人的病情却等不及各科专家的一轮轮会诊。

  公利医院在过去“120—急诊科—专科—危重症监护”分科救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建立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急创救治体系,促进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资源整合,通过服务改善、流程再造,院内协同、院外协作的重要举措,确保急创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高效、连续的诊疗服务,提高救治效果,最大限度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8版:专版/新民楼市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综合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大虹桥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夜上海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0
公利构建黄金60分钟急救圈
本报信息
广告
新民晚报医技/新民健康A32公利构建黄金60分钟急救圈 2019-01-30 2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