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变成“洼地”
近日,记者来到自忠路附近。记者看到,位于淡水路和自忠路的路口,确实有十几块地面砖“缺失”了,地上坑坑洼洼,露出了黄沙等填充物,并形成了一个长度约为3米,宽度约为2米的“洼地”。
据孙先生说,大约十天前,他曾经看到数名工人在这里施工。可是,工人撤走之后,路口就无人管理,逐渐成了这样的一番景象。孙先生质疑道,既然地面砖块缺失,会直接影响到路人的正常通行,施工方为何不用施工围栏,将它围住,来阻止通行呢?“难道非要等到路人路过此地,不慎摔倒之后,再作一些补救措施吗?”孙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
行人脚下“拌蒜”
记者看到,地砖缺失,不少市民只能走在非机动车道上,和自行车、电瓶车等一起“争道”,险象环生。也有市民告诉记者,白天还能看清楚周边路况,一到了晚上,这里黑灯瞎火,更容易让人脚下“拌蒜”,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周边住了许多老年人,本来视力就不好,反应能力也不够快,稍不留神,就会‘中招’。如果真的出了事情,谁能来负责?”孙先生坦言,他曾在晚上散步时,看到一些老年人在这里“路难行”。
记者发现,市民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据记者实地目测,这些砖块缺失后,留下的“凹塘”,足以让成年人的脚掌踏入。而在记者采访的二十分钟内,就有不少过路行人缺乏警惕,脚下趔趄,险些跌倒,十分危险。
“拦路虎”应清除
记者特意询问了住在附近的多位居民。他们表示,曾看到过施工人员在此施工,但为何施工、施工方又是哪个单位的,他们并不清楚。“不论如何,我们希望,施工单位不能‘留尾巴’,需要把活干清楚、干干净了。”
为此,市民孙先生呼吁,希望施工方能够赶快将地面砖补齐,不要让这个路口继续成为阻挡周边路人前行的“拦路虎”。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