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走亲访友寒暄交流时勿触及他人隐私
期待变“毒舌盘问”为“适度关切”
王蔚
  春节里的礼貌礼节既是传统文化,又是民俗风情。然而,随着佳节临近,有关“新式礼仪”的提示蹿红网络,主要是提醒人们在走亲访友时有哪些话是不该说的。还有人上传了各种怒怼“毒舌问候”的方法。开心的春节,难道真的会被这些“以毒攻毒”式的寒暄搅乱心情吗?

  “过年越来越近,同学同事聚会也会多,礼仪要牢记。”在朋友圈里被热传的这则提示很发谑,内容包括:上学的不问成绩,上班的不问工资,做生意的不打听收入,单身的不问恋爱情况,恋爱的不催婚,已婚的不催生,已生的不问二胎,尤其不要问炒股的,文明你我他,幸福中国年……对于这样的“新式礼仪”提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瑜芳说,这是对中国传统新年互祝语的颠覆,国人文化里的春节见面语多为“恭喜发财”“新年吉祥”“早生贵子”之类,现在则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在拜年时问别人的职场状况和情场境遇,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揭短”和“触及他人的敏感神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变革。

  据国内某婚恋网此前发布的“90后春节拷问调研报告”显示,提问者群体主要是亲戚,尤其是长辈亲戚,而非自己的父母。在情感话题中,82%的男生会被直接问到恋爱状况,女生被直接问到恋爱状况的比例为78%。而处在恋爱中的90后还要面对亲友的进一步拷问,其中男生被追问最多的是何时结婚,该比例达到68%;女生被追问最多的是关于交往对象的情况,包括他的工作、收入以及家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张海娜说,喜欢问候别人的工作、学习和婚恋状况,这恰是我们传统的“熟人社会”礼仪。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生活中更为熟悉的和习惯的是“陌生人的社会”,而成绩、收入、恋爱、婚姻和子女等问题都是隐私,在“陌生人的社会”一般不作为交流的话题。所以,“不问”或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新礼仪”,是“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变化的表征之一。“不问”也反映了我们保护和尊重隐私的意识。反过来说,如果真的全然“不问”,也会令人感到人情淡薄。因此,只要注意“问”得适度,仍然不失为一种交际礼仪。

  对于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切”,有年轻人想出了种种怼回去的奇招。“如何应对亲戚毒舌盘问”之类的帖子也在网上不断被刷屏。还有人上传了“怒怼春节十大讨厌问题的标准答案”。例如,“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您想问的是男朋友还是女朋友?”“小朋友,考试第几名啊?”“现在不让排榜了。”“去年赚了多少钱?月工资多少?”“您呢?”“不打算再读研了吗?”“打算出国读呢。”“啥时候买房啊?”“您想问第几套?”……陆瑜芳表示,这样的回击也并非是礼貌的表现,如果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大可不必动怒,可以回答得含糊些或笑而不语。同样,张海娜也认为,由于问者一般为长辈和关心自己好友,因此,一是要尽量如实和礼貌地回答;二是巧妙回避;三是豁达一点,不妨大大方方地说说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难处,说不定还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呢,这岂不是好事?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期待变“毒舌盘问”为“适度关切”
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市民接“福”喜迎春节
新江湾城空中连廊首跨“上梁”
让居民吃上放心菜平价菜
大泥专线明起双向延伸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10期待变“毒舌盘问”为“适度关切” 2019-01-31 2 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