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新民旅游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位中译者
沈琦华
  “国福路51号”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1891—1977)的住所,这栋掩映在绿意中的洋房经过修缮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进入试运营期,重回公众视野。

  尝过“真理的味道”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本全译者。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房苦译《共产党宣言》,曾将墨汁误作红糖,蘸着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这个“真理的味道”的故事,直到今天还被人反复提起。

  陈望道1952年至1977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是复旦任期最长的校长之一。如果算上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在复旦任教的总时间,有近50年。

  陈望道故居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这栋小楼的二三层曾是陈望道1956年到1977年在复旦大学的寓所。据说当初,复旦大学本想将整栋楼给陈望道居住,高风亮节的他却执意谦让。国福路51号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间有10间,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左思右想也不愿迁入这一新居。后来经学校再三说明并答应将复旦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迁至国福路51号底层,陈望道一家才搬入这栋小楼。

  陈望道故居于2014年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曾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

  千秋巨笔一代宗师

  修缮后的陈望道故居在绿树环绕中面目一新,推开国福路西侧的一扇黑漆大门,一栋正面望去呈“凸”字形的独立小楼映入眼帘,姜黄底色、墨绿窗框……

  目前,故居一楼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常设“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系统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翻译、版本,及其对中国革命和革命者的巨大影响。故居二层集中布置了主题为“千秋巨笔一代宗师”的展览,主要介绍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并展示部分名人档案。二层的书房复原厅里端坐着陈望道的蜡像,他仍然笔耕不辍,亦如生前常有的状态,几张书桌上还堆放着普通话推广方案、《辞海》定审稿、校长室的行政公报。故居三层是珍档展厅,展示陈望道的藏书、手札等。小楼西北角的车库被改建为车库影院,播映《大师陈望道》和《信仰之源》。

  整个故居的修缮以“修旧如故”为原则,据说连一扇腐朽破损的木门被更换成新门后,都要特地对新门进行做旧处理,以增强参观者的历史代入感。

  本报记者 沈琦华 图 视觉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新民旅游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位中译者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旅游A20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位中译者 2019-02-12 2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