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天气渐寒,惦记起老周浦的“混堂”。“混堂”其实就是浴室,为什么叫“混堂”?我也无从考证。曾记得,老周浦每逢春节前后,“混堂”热闹起来,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老周浦“混堂”男子部票价分为一角五分、两角五分两种。不同的票价有不同的服务:一角五分的是在外间,外间是硬的座椅,毛巾也是破旧和短小些;男子部二角五分的就不一样,在里间,全是柔软的躺椅,配上硕大的浴巾,如今可以说是雅座,洗完澡后可以美美睡上一觉。老周浦人有个习惯,每逢春节前夕,都喜欢去“混堂”汏浴,汏去一年的老裉,干干净净过新年,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当年的周浦已属数万人口的大镇,只有这家唯一的“混堂”供众汏浴,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要想汏趟浴实属不易!
我记得,那里有位偏胖的矮个子“混堂”师傅,五十来岁的他已经头发稀疏,但是,您千万别小看这位师傅只是在“混堂”里混混,他有一手叉衣服的技术活,用一根丫杈头,把浴客的棉袄棉裤夹着内衣全集中成一束,叉到座位上的一个铁钩子挂着,而且谁的衣服谁的裤子他记得一清二楚,从不会混淆搞错,这一绝活,不是一般人所能。当时,我们街坊邻居的小男孩去“混堂”汏浴,不用大人带,买张半票,结伴而去。候座的大人们摩肩接踵,我们小男孩进去汏浴肯定没座。他见我们半票的小男孩来了,会领我们到几座刚刚进浴池不久的“混堂”老客人位上借座,指指座椅边上的扶手下的小箱子,让我们快脱衣服、快去汏。
脱光衣服,进入浴池间,首先感到胸闷。其实,今天看来确实不行,就这么一间浴池间内,设有大小两座汤池,连一扇半扇的窗户也禁闭,只透光不透风,怎么会不闷?要下到水温高于体温的较大浴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烫得你根本无法入脚。我们小孩子皮肤本来就嫩,一般会先玩一会水,慢慢地,也许是一寸一寸浸到浴池里,才完成适应过程。这个水呀!今天回想起来真不敢恭维,浴池一角水面上浮着一层“奥灶”,讲究的人都喜欢上午去汏“头汤”,大部分人没有那么讲究,丝毫没有脏的感觉。看看周围,雾气蒙蒙中,有好几位大人赤条条地反趴在搓背凳上,让搓背师傅“拆骨头”,浑身皮肤发红,有些大人坐起身还在相互议论交流,哪一位搓背师傅搓得到家,舒服。
我们小孩不一会儿就洗毕,猴精般地回到借座上,边穿衣服边观察着“混堂”师傅的举止,他要催哪位浴客快点穿衣腾位,绝不张口片语,而是不断给这位浴客递滚烫滚烫的热毛巾,“混堂”师傅有种娴熟的飞递毛巾方法,从几十步开外的地方,空中旋转飞递,您伸手接过第一条飞来毛巾没反应,仍然闭目养神,对不起,“混堂”师傅会吆喝着一条接一条地跟着飞毛巾过来,弄得您不好意思,自愿穿衣走人为止。
有的浴客实在不想走,也是有办法的,浴客会掏出一根香烟扔给“混堂”师傅,他完全明白您的意思,再也不飞毛巾赶您了。当年,我们洗完澡后,从热气腾腾的“混堂”出来,便是最惬意享受着清爽,尽管路面天寒地冻,听见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我们只感觉浑身上下热血沸腾,仿佛春天已经来临,自己又长大了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