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本民族优秀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任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都应该代代呵护。故宫作为国家宝藏汇聚之地,近年来以“原状呈现”的方式,让每一件具备文化历史内涵且有生活功用的文物,都“归位”到本来的清宫生活里,让观众真正了解了传统生活方式。这就是故宫展与“宫斗剧”的本质差异——前者的本质是培根铸魂,是为了了解自己的根脉,体味传统文化的审美,从而感受到匠心、民意、世情、艺魂。
六百岁故宫都在思考如何活在当下,如何要“活泛”起来。因为电视剧《延禧攻略》而为人熟知的“延禧宫”将改造成外国文物馆;皇太子宫将“原状呈现”求知环境与人文氛围;经版类文物首次以仓储式陈列和沉浸式场景体验呈现……都是为了让参观的人了解到古代与当代的对应和联系。
策划、执行这些既“复古”又“创新”的活动的文化工作者,也都怀着培根铸魂的初心,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物在他们手里,不仅为人熟知形状、年代,也凸显了其功能、内涵甚至思想。在全国去年参观博物馆人数达到10.8亿人次之际,博物院(馆)更将成为展示、传递、解析民族精神密码的公共艺术空间,让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在这里流动起来,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