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瓣馨香祭路遥
周 励
  周 励

  万里飞鸿雁,梦中回长安,2018年9月底,我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往西安。24小时后,终于踏上了思念多年的古都大地。

  2018年的5月,陕西人艺来上海演出大型话剧《平凡的世界》,话剧以俄罗斯民歌“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遥远”拉开序幕;似乎“路遥”笔名来源于这首苍凉之歌,立即把我带回少年时代曾徒步七天七夜的陕北高原……剧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劈开时代横断面的斧头,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喜哀乐,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等一大批陕北土地上淳朴善良、有血有肉的农民群像深深感染了我。话剧讴歌了他们在接踵而至的磨难中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落幕,我已泪水盈眶。我真想上台拥抱每一位激情澎湃的陕西演员!

  我情不自禁地给在休士顿的“陕西作家”陈瑞琳打电话:“你们陕西人艺太棒了!路遥的话剧太感人了!我好想念陕西啊!”

  电话那头传来热情的邀请:“九月来陕西吧!我们在西安等你!”

  是啊,我要重返延安,完成心底的愿望:祭拜路遥之墓!

  那是国庆第二天,一个晴朗的上午。我跟随“西安-延安两日参观团”在探访王家坪之后,请导游为我叫一部小车直奔延安大学。与52年前我的记忆相比,宝塔山延河水依旧神圣,延安城变得繁华秀丽。我兴致勃勃地走进高楼耸立、鲜花盛开的延安大学,一连问了几个学生如何去路遥墓地,他们却都不知道;又问了两位员工,他们也不清楚。幸亏最后在图书馆附近遇到一位清扫路面的善良老人,他向我指明了图书馆后面通往文汇山的小道。

  相比延安大学美丽的校园,通往路遥墓地的坎坷小路似乎停格在“路遥时代”或“插队年代”,满目黄土,贫瘠荒凉。

  终于爬到视野开阔、景色宜人的山顶——路遥墓地!顿时深感欣慰:多么美好的安息之地!墓地上路遥的花岗岩雕像神情逼真,他在沉思着,令人想起罗丹的《思想者》雕像。墓地后墙是撼动人心的两行金色大字:“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旁两个大理石小桌和凳子供人们休息,桌面上刻着捐赠者的名字与留言。周围是青松绿柏,这里空旷无人,静谧肃穆。我曾去过伏尔泰、雨果、左拉、托尔斯泰、果戈理的墓地,这里是我所见到过的最感人的墓地之一,可以不受干扰,尽情对话,犹如看望一个往日情人。我献上自己的小花,一瓣馨香祭路遥,三鞠躬。在阳光下我轻轻抚摸着路遥神情固执的雕像,不由心痛地回想起他生命绝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几段描述:

  “在那些苟延残喘的日子里,我坐在门房老头的那把破椅子里,为吸进去每一口气而拼命挣扎,动不动就睡得不省人事,嘴角上像老年人一样吊着肮脏的涎水——其实在最后的阶段,我已经力不从心,抄改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在写……”

  “死亡的阴影正从天边铺过。我怀着无限惊讶凝视着这一片阴云。我从未意识到生命在这种时候就可能结束……我的前辈和导师柳青也是如此,记得临终之前,这位坚强的人曾央求医生延缓他的生命,让他完成《创业史》。”

  “稿子完成的当天,我感到身上再也没有一点劲了,只有腿、膝盖还稍微有点力量,于是,就跪在地板上把散乱的稿页和材料收拾起来。终于完全倒下了。”

  “我看见自己泪流满面。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开,出声地哭起来,我细心彻底地收拾了桌面。一切都装进了远行的箱子里,唯独留下那十本抄写得工工整整的《平凡的世界》手稿放在桌面的中央……”

  “在这一刻里,我什么也没有想,只记起了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亲爱的路遥,你完成了,但是你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

  就在那天,我在延安发了朋友圈:“路遥——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爬上人迹罕至的寂寞山岗,为你献上三朵山花。”

  想起伏尔泰的一句话:“这里有我的心脏,但全世界有我的思想”。英年早逝的路遥,你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字都是用鲜血和灵魂挤出来的!

  面对着陕北的黄土高坡,我心潮澎湃地写下:

  像牛一样劳动

  像土地一样奉献

  路遥,

  我庆幸能来到这座你生前

  喜欢散步的山岗

  追寻你的足迹

  深深缅怀 默默对话

  在延安大学宏伟靓丽的图书馆背后

  那一条通往山顶的小路

  曲曲弯弯

  还能感受到当年的艰难困苦与贫瘠荒凉……

  祭拜路遥的微信发出后海内外反应热烈,评论家陈瑞琳留言:“太让人感动了,你能不能详细写一下,是什么动力让你独自爬山去看望孤寂冷清的路遥墓?”

  “是那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我想起路遥的话,他生命如此短暂,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把灿烂的光芒留在了浩瀚的宇宙空间。他留下的文学瑰宝激励了这个平凡世界的许许多多的人,也包括我。当然,还因为我们流着同样的血。

  我想起了52年前的一个寒冬,我也曾站在这片河流封冻、山峦裸体的荒漠高原上放声歌唱,从那时起,我的血液基因即与陕北的高原和路遥碰撞出火花,埋下了那顽强不屈的种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8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9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2-31
废旧自行车去哪
一瓣馨香祭路遥
学雷锋的日子里
雷锋精神 代代相传
女儿过房
人情世故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一瓣馨香祭路遥 2019-03-05 2 2019年03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