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寻梦环游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共有58名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共有57名代表。
少了的那一个,叫李斌。
2019年2月21日,李斌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8岁。
他是全国劳模,是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但他最为大家所知的身份却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直到去世前,他都还坚守在一线。
刚刚我跟邵志清代表说到座位的问题,我就很怀念我们的李斌代表,去年他就坐在我旁边。
3月7日,上海代表团第二小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花蓓第一个发言,她讲的是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话题。
“刚刚我跟邵志清代表说到座位的问题,我就很怀念我们的李斌代表,去年他就坐在我旁边。”花蓓提到李斌时,声音略有些哽咽,现场特别安静。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去年媒体开放日,李斌代表就讲了产业工人队伍扩大问题,我觉得和今年报告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花蓓说。
花蓓是上海代表团里两届连任的老代表,但上一届她和李斌并不在一个小组里。十三届代表履职,他们在同一组,并且成了李斌的“同桌”。虽然交集不多,但李斌“公认的朴实”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斌代表非常低调。去年年底的时候听说了他生病的消息,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实在是出乎意料。”
他为人谦和、勤勉尽责,始终关注如何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李斌的另一个“同桌”是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两人都是三届连任的老代表。
“李斌和我都是连任三届的代表,在履职过程中自然有很多接触的机会,他为人谦和、勤勉尽责,作为人大代表,始终关注如何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邵志清说,因为和李斌在一个产业系统,所以平时工作上的交流也很多。
“他在电气集团工作,我长期在经信委工作,同在一个产业系统,所以工作上的交流也很多。特别是在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我们聊得最多。”
邵志清还记得,在李斌看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他本人就是一位数控技术专家和杰出的知识型工人,上海电气专门依托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李斌倾情关注培训计划、内容、教材、师资等等,为学院的成长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大批行业高技能人才和擦亮‘上海制造’品牌作出了重要贡献。”
邵志清说,李斌的离开让人深感痛惜,但他的精神和作风将永远激励我们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每次开会遇见李斌,总会被他真诚的微笑所打动。他说话惜字如金,声音不高,语调平缓,却字字铿锵。
在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的印象里,李斌一直是个温和的人。“他这个人不大说话,总是笑呵呵的,像个弥勒佛。”曹可凡说,他记得李斌是个很注重锻炼的人,每天走一个多小时,“印象中他的西装永远有点宽大,从来不系,有点不修边幅。”
曹可凡说,知道李斌生病后,他一直不敢相信,但他一直关注着李斌的身体情况。
2月21日,李斌去世,曹可凡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
“每次开会遇见李斌,总会被他真诚的微笑所打动。他说话惜字如金,声音不高,语调平缓,却字字铿锵。说得少,做得多,这是李斌一贯的做派。他为自己执著的事业默默付出,成绩斐然!李斌兄,一路走好!永远怀念你!”
他做事认真,是看到新的东西一定要搞清楚才会罢休的人。
全国人大代表金锋还记得,多年前他作为新代表最初履职的时候,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李斌总会很仔细地告诉他。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好人,一位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人,一位邻家大哥。我就是在大会期间跟他有交流,我们作为新代表有什么不清楚的他会很仔细地告诉你,而且他做事认真,是看到新的东西一定要搞清楚才会罢休的人。”
(本报北京电)
李斌的“两会声音”
三届老代表,李斌给大家留下了朴实、温和、低调、少语的印象,但他作为一线工人的代表,11年来,在为工人们发声的时候,却是不遗余力,每句话、每个建议,都有理有据、掷地有声。
“工业技术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让中国精密机械工业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李斌描述了他心目中好工人的标准——一个技术可以与世界接轨的工人。“中国工人的形象不再是那种五大三粗的体力劳动者了,而是有知识、有技能、有智慧的产业工人。”李斌说,“只有工业技术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让中国精密机械工业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在基础设备制造方面,我们自己要有能力”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李斌指出“在去吉林等地考察时,发现农户用的设备都是进口的,进口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依赖,在基础设备的制造方面,我们自己要有能力”。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李斌围绕“加强技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主题,建议“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应:“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这一发言,推进了中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
“基础零部件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提升质量的瓶颈”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李斌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关键基础零部件技术的议案,指出基础零部件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提升质量的瓶颈,应加强关键基础零部件技术攻关,使之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工人的传统精神不能丢,职业教育应注重‘立德树人’”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斌说:“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立德树人’,相比掌握一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则更为重要。大公无私、勇于吃苦、顾全大局都是工人阶级的传统精神,进入新时期,这些老的传统精神不能丢。”
“上海近一半产业工人是劳务工和农民工,需要实现同工同酬”
2018年,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李斌指出,要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的质量提升和工业强基目标,人力资源非常重要,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尤其重要。上海有几百万产业工人,其中劳务工和农民工占40%-50%,但他们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地位和福利并不同等,建议实行同工同酬。
特派记者 毛丽君(本报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