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事工程 “吃”出信任
方翔
孙绍波 画
  方 翔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部长通道”、新闻发布会,再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食品药品安全始终是热点话题之一。两会后,上海召开高规格、大范围会议,把目光聚焦在“食品药品安全”这件大事上。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刚刚过去的“3·15”对于餐饮行业而言十分具有警醒价值,外婆家、西贝两家中国餐饮业品牌先后被曝出食品卫生问题。尽管两家企业都表示对此事高度重视并且将积极整改,却依然让不少消费者产生质疑。大型连锁餐饮品牌是餐饮行业中的标杆和翘楚,但仍然徘徊于食品卫生安全这道红线,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目前中餐企业普遍面临的管理难题和痛点。没有制度性反思,道歉只是“创可贴”,危机公关而已。长记性的最好方式,就是“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提起日本的食品药品安全,不少人或许会竖起大拇指,但你是否知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日本也是十分突出。事实上,为了能吃到一口放心的食物,日本人曾经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日本的食品药品尽管不能说没有一点安全问题,但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纠错能力。就像2001年,日本发生“疯牛病”事件,民间强烈的声讨,迫使日本政府颁布《食品安全基本法》,同一年修改了相关法规。

  有权必有责,失责要问责。在今年的两会上,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表示,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手段、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推动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持续向好。他表示,要不断强化改进措施,真正使法律长出牙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维护好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

  “在政府的榜单上只有‘黑榜’没有‘红榜’,‘红榜’是消费者的口碑,是企业应该做到的,‘黑榜’就是违法经营,要受到惩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两会期间举行的“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虽然政府千方百计加大监管力度,全流程、广覆盖,但工作成效和百姓感受还有差距,还有些企业敢于“以身试法”,这从一定程度显示出目前的执法手段不够多、处罚金额不够狠等问题。

  在3月18日举行的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严字当头,抓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关键是“强法治”。要完善法规,依法进一步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严格执法,对突破道德底线、昧着良心制假售假的,不管是谁都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百姓的信任靠“吃”出来。今年春节前,由上海市食药安办、市市场监管局编制的《2018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白皮书)》正式出炉。这已是上海连续8年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持续将申城食品安全状况向社会开诚布公。过去的一年,上海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得分为85.4分,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分为80.7分,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态势。

  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只有跨前一步、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把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今天,在智慧政府建设大框架下,上海正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应用,加快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实现“严管”加“巧管”。让隐患尽收眼底,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做到眼不见也“净”,食品药品安全才能够真正让老百姓满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天云/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食”事工程 “吃”出信任
声音·八方
失眠大军促睡眠经济兴起
新民晚报要闻A03“食”事工程 “吃”出信任 2019-03-21 2 2019年03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