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看当代艺术如何与水乡乌镇碰撞交融
~~~看当代艺术如何与水乡乌镇碰撞交融
~~~看当代艺术如何与水乡乌镇碰撞交融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桥通当代 流水现艺术
看当代艺术如何与水乡乌镇碰撞交融
乐梦融
詹姆斯·贝克特作品《宫殿废墟》
朱利安·奥培作品《帕德米妮》乐梦融 摄
  昨天,“时间开始了——2019年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水乡乌镇迎来了首批观众。散落在乌镇西栅景区的作品,与古老院落、土窑旧坑、大小剧场、油菜花地,在游人的穿梭中层叠、交织在一起,就地取材的艺术作品和游客拉近了距离。

  倾听流水中鱼儿歌唱

  京杭大运河横贯乌镇,在坐拥丰饶水域的江南小镇里,日本艺术家妹岛和世将座椅置于砖石铺就的广场上,100多个不锈钢镜面的座椅,犹如水面映照,倒影中糅进了周围的房子和建筑,一种别样的水面悄然诞生。

  乌镇露天电影广场曾经是原住民的社交中心,地面全部是用灰色砖砌成。中国艺术家王鲁炎从中抽出若干块砖,把白色小人模型放了进去,它们隐于地下,不易被发现,唯有俯身观看,才能够察觉出来。它们和安尼施·卡普尔的巨作《双眩》处于同一块场地上,一个视而不见,一个不可忽视,两件反差巨大的作品,有了一段神奇的“对话”。

  雅娜·文德伦的作品《与鲤鱼一起聆听》,是在乌镇秀水廊剧园里安装了一个“水听器”接收站,邀请观众一起来倾听乌镇流水下鱼儿的声音。

  挪威艺术家图拉斯和当地居民合作,在乌镇收集了有关气味的故事,为乌镇建立了一套“嗅觉档案”。他挑选出气味源后,选择能够反映环境活动和传统生活的气味,并把味道附着在了物品之上,观众触摸了房屋构件等,可以闻到乌镇的“气味”。

  多位艺术家从乌镇寻找到了灵感,作品嵌入了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元素,艺术与乡镇的历史和人文,有机地接连起来。

  艺术思考不止于乌镇

  选择来乌镇“只做自我”的当代艺术家也有不少,他们的关注不局限在乌镇的地域特性,而仅是将乌镇当做了前瞻性、先锋性的艺术实验场。

  来自危地马拉的瑞吉娜·加林多小姐在乌镇的粮仓进行了一场行为艺术秀,她驾驶一辆雪佛兰汽车进广场,坐在驾驶室中,让机修工将整辆汽车拆解,观众们坐在高高的彩虹桥上目击了这一行径。来自策展方的解释是,“艺术家通过对这些材料自身时间线的勾画和表达能力的发掘,呈现出一种超越具体生命世态的对撞。”

  在参差多态的展出作品中,有35件作品为“全球首发”,其中30件作品更是为了展览主题或者针对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而创作。在策展人看来,这些置于乌镇的艺术品,所触及的问题不止于乌镇,更具多元文化所强调的包容性。

  2016年和今年乌镇当代艺术节策展人冯博一认为,2016年时在旅游文化景区内嵌入国际艺术元素,形成地处乡镇的当代艺术生产传播的生态链,是当时的思路;而在今年第二届艺术节上,更多的思考放在了世界格局出现变化的当下,如何用艺术去解释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时间概念成为测试世界变化的一个尺度,具有前瞻性。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小桥通当代 流水现艺术
“反本”探初元 “开新”展新颜
“宝藏乐团”将来沪献宝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小桥通当代 流水现艺术 2019-04-01 2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