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季刚 长宁消防中队中队长~~~
季刚 长宁消防中队中队长~~~
季刚 长宁消防中队中队长~~~
季刚 长宁消防中队中队长~~~
     
2019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季刚 长宁消防中队中队长
看“最帅逆行者”如何炼成?
潘高峰
季刚在指挥消防演练 长晓供图
  季刚,1987年9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现任上海消防救援总队长宁支队长宁中队中队长。先后参与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亚信峰会、G20峰会等消防保卫工作。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2017年被评为公安部消防局优秀指挥员,2018年被评为应急管理部消防局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很像电视剧里的桥段。

  4月13日,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全国冬训考核组来沪抽考督导。长宁消防支队长宁中队的一个战斗班被抽中,7名消防员考核全部优秀。

  没想到的是,“绳索攀爬”项目考核结束时,考核组突然提出一个要求:“季刚,你作为中队主官,自己来一遍!”场边的季刚二话没说,仅用了18秒就爬绳上了4楼。这个项目达标成绩是30秒,优秀是22秒。32岁的季刚,依然保持了巅峰期的技巧和体能。

  季刚是长宁消防中队中队长,“上海最美消防员”候选人。14年红门生涯,他累计参与火灾扑救、抢险救援4000余次,救回数十条生命。

  “最帅逆行者”如何炼成?近日,记者走近季刚。

  苦训

  “我常感觉自己就是为消防而生的,第一次扑火就遇到了那么大的一把火。”2006年5月,季刚完成新兵训练分到长宁消防中队。上岗第一天,闵行区一家木材厂发生火灾。火很大,连当时卫星云图上都可以看到。

  大火整整扑救了18个小时,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11时。关于那场火,季刚最深的印象是体力不支。“我在新兵里体力算好的,但一场火救下来真的跑不动。当时觉得对于消防员来说,体能太重要了。”

  季刚开始了疯狂训练,练技巧,练体能。一个简单的动作,他常常一练就是一天,别人休息,他在苦训;夜深人静,他还在苦训。高强度的训练让他迅速适应了高温、浓烟、高空等恶劣环境作业,全面掌握了侦察、救生、灭火、供水、破拆、排烟等技能。几乎每一年参加比赛,他都能拿下“特勤岗位能手”“灭火岗位能手”等称号。

  直到今天,季刚依然坚持新兵时的习惯——不管训练量多大,每天都要额外多做100个俯卧撑、500个深蹲,多跑1个3公里。32岁的他,无论业务操作还是体能考核,仍然排在年轻战士前面。

  带兵

  律己方能律人。在长宁中队,季刚的严厉也是出了名的。

  1997年出生的战斗一班副班长陈泽川回忆,2010年入伍时,还没到分中队,他就听说过季刚的“凶名”。“有一次整理档案,看到他的照片,确实好‘凶’。”到了中队才知道,季刚不但人“凶”,训练更凶。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陈泽川个子瘦小,刚到中队训练跟不上。一次跑10公里,跑到后来速度慢了下来,季刚跑到他边上,在他耳边悄悄说了一句话:“你被一个30多岁的老男人超越了。”陈泽川听得头皮发麻,热血上涌,拼命追了上去。

  中队里,司通班主要负责开消防车。司通班副班长胡强告诉记者,季刚对他们的要求也十分“苛刻”——报一个门牌号,必须马上回答靠近什么路、周边是什么单位,有多少水源。“我们管这叫 ‘一口清’。”

  一次应援普陀宜川路火灾,胡强开错了一个路口,准备调头。季刚马上问,为什么调头?“我说开错了,他严厉批评,然后问我,知道火场晚到1分钟意味着什么吗?”

  季刚有个规矩,骂得再狠也不允许流泪。但战士们通常不是被他骂哭的,而是当他讲解火场错误可能带来的后果时,红了眼眶。

  温暖

  前不久,木里森林大火,27名消防战士扑火牺牲,举国悲恸。那段时间,长宁中队常会收到市民送来的礼物。季刚说,这让他忆起当年汶川地震救灾时的老乡们。

  2008年5月13日凌晨4时,季刚跟随上海消防救援队赶往汶川。因为交通瘫痪,他们每人背着至少30多公斤的装备徒步挺进震中,成为最早的救援部队之一。

  为了解救废墟里的被困者,很多时候季刚放弃工具用手刨,手挖出了血,指甲翻掉了也不停,腿跪得没知觉了,就站起来背人。7天连续作战,每天只能休息4个多小时,没有吃的,他的体重剧烈下降十多斤。获救群众请季刚他们去帐篷里吃饭,虽然只一碟肉、一碟白菜,肉也已经变味了,大家还是含泪吃完。“临别时,我们悄悄地把饭钱塞进迷彩服帽子里,放进老乡的自行车篮,没想到他们发现后,骑着车追来,把帽子扔回车上。”

  季刚说,那时的感受,和现在收到市民礼物一样,很温暖。“这就是答案——我为什么要当消防队员,为什么要刻苦训练,为什么要冲进火场,为什么迎着危险还要上。”

  未来

  长宁中队共有28名消防战士,5辆消防车,辖区4.3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出警800多起。

  消防转制后,职能由原来的救火向全灾种救援转变。对体能要求更高,对专业救援技能要求也更高。为了加强学习,季刚邀请各种专业救援队走进中队,与战士们交流。同时,他还带头针对一些救援难点开展专题攻关。 

  对于季刚来说,衣服颜色变了,为人民赴汤蹈火的心没有变,“平时多一份准备,救人就多一份把握。”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匈牙利/新民海外
看“最帅逆行者”如何炼成?
重在预防,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安全
中国新药研发进入“原始创新阶段”
新闻摄影精品亮相日照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4看“最帅逆行者”如何炼成? 2019-04-28 2 2019年04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