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来自基层直接的呼声、鲜活的事例,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出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政策。
调研人员真正走到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身边,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感受,问问老百姓有什么需求、有什么问题,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政府干什么,做到“身到”,注重“心到”。
把看似“不起眼”的问题找出来,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真心去化解民忧,了解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去认识、去落实、去推动,进一步夯实服务虹桥商务区、服务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服务社区百姓的工作基础,切实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大调研、大走访,以上率下联合走访、组团服务。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声音,摸准群众脉搏,构建良性互动,帮助党和政府精准落点、科学决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切实满足百姓需求,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和谐,保持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0年了,烧饭如厕要排队”
提高居民居住满意度 推进非成套住宅改造
调研
“那时候我们烧饭,老鼠蟑螂就在脚边跑来跑去,不过也没办法,没有独立厨房,只能在这里烧饭,居住环境非常恶劣。”
吴漕路1005、1007号36户以前是典型的非成套住宅。住宅楼造于20世纪70年代,性质是直管公房,每层楼6户人家,住户大多是老人。房子没有独立厨卫,每顿饭都要在公共区域的厨房间里烧,3家共用一处,冬冷夏热,烧饭用的煤气罐,还要自己搬上楼。每天傍晚,邻居们一溜排开炒菜,像来到了哪家饭馆的后厨。
非成套住宅,是指供人们生活居住的但不成套的房屋,绝大多数为小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不在房屋内,住宅内居民共用厨卫。
面对居民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新虹街道班子领导、房管办负责人等先后多次来到这里调研,勘查现场,倾听居民心声诉求,征询居民意见,为居民在政策上答疑解惑,打消居民疑虑,并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修改、完善改造方案;另一方面,街道积极同区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在程序上高效推进。
推进
改变居住环境的关键,在于变“非成套住宅”为“成套住宅”,这意味着房屋结构要“大动”,需要征得所有居民的同意。怎么改、改造多久、如何过渡?
“大调研”过程中,新虹街道对居民的心声、诉求理解更深,对居民的急难愁盼体会更深,通过多次征询意见、完善方案,推进吴漕路36户非成套住宅的改造。
在征得所有居民同意后,2018年4月改造启动。对两栋房屋的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南、北两侧各向外扩展,每户增设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并对增设部位水电煤重新排管排线。
在进行旧房改造的同时,噪音治理工程也将一并推进,为房屋加装隔音降噪设施,并同步进行平改坡加装屋顶,解决了房屋顶楼“日晒雨淋”的烦恼。
2019年2月,吴漕路1005、1007号36户住宅完成非成套改造,正式“交钥匙”了。以前斑驳脱落、满是污渍的建筑外立面粉刷一新,漆成了和小区里其他建筑一样的粉红色,崭新干净;曾经老鼠、蟑螂出没的“公共厨房”,改为封闭式,加装了隔音窗,这里再也不会有私用的燃气罐、乱拉的水电管线;改造后的每家每户都新增了独立的厨房间和卫生间,厨卫功能各得其所,管线各有通路。
40年的“非成套”时代,至此结束。而新虹“大调研”还将持续跟踪非成套改造后续相关问题,提高居民居住满意度。
“关注白领健康”、“520社会责任日”
进一步落实新虹社区发展基金会计划
调研
为深入推进商务区党建工作,打造“一流党建促一流发展”平台,切实服务商务区营商环境工作,新虹街道党工委书记曲峥带队深入企业开展大调研工作。
大调研中,各方企业代表针对2019年社区发展基金会“关注白领健康”系列活动、“520社会责任日”活动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推进
为了不断促进虹桥商务区入驻企业和区域化成员单位更好参与社区共治,新虹社区发展基金会将更进一步落实计划。
完善社区基金会制度建设,不断发挥制度作用,让更多商务区企业加入到基金会大家庭中;
创新基金会活动设定,项目活动更加贴近企业员工,提高商务区白领对新虹社区的信任度、依赖度和感受度;
持续办好基金会公益活动,做出品牌和知名度,让企业白领深知新虹社区有个关爱白领健康的“白领节”;四是要在政策允许的基础之下,设置“专项资助金”,加强对商务区企业白领的重点帮助和支持。
“垃圾箱房破损”、“建筑垃圾堆放点太小”
深入社区,解难题于心间
调研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百姓,社区自治办深入爱博四村、航一六村、航一七村、华美一居委、华美二居委开展大调研活动。居委会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并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意见。
一是爱博四村、航一七村部分垃圾箱房存在破损情况,而且使用年限较久,希望能对其进行翻新、修缮,以更好地承接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舒心小区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的实际可堆放量远小于计划堆放量,希望可以移除房屋的屋顶;
三是华美路一、二居委各小区箱房尺寸大小不同,有些不足以安放智能四分类箱柜,希望可以对箱房进行改造或给出解决方案。
推进
街道将协调设计师对垃圾箱房、建筑垃圾堆放点建筑等进行规划,再由施工单位对箱房进行改造;
协调设计师对智能垃圾箱房翻新改造,内部空间用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在箱房外部摆放四分类箱柜,并对箱房顶部做平改坡改造。
“设施破旧、洁具破损、屋面平台漏水”
落实居民区破旧设施修缮提高工程
调研
保障办和资产公司在大调研中发现,爱博二村的邻里中心存在设施破旧、洁具破损、屋面平台漏水等问题,不仅给居民的休闲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度。
推进
保障办和资产公司针对爱博一村至五村进行整体排摸,并及时修缮,为老百姓提供舒适的服务。
明确责任主体,厘清责任权限。保障办、自治办、资产公司明确职责,定期与小区居委会、物业开展协调会,确保小区会所设施管理责任主体明确,提高管理效率。
归集问题,及时上报。针对爱博家园会所设施的破损情况,街道相关部门和居委会做到共同排摸、认真核实、及时上报。
落实修缮程序,完善管理不足。街道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的修缮计划,并持续跟进落实。
同时,责任主体应做好总结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实现巡查机制化。通过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举报,使管理常态化。
截止目前,会所内老旧设施已基本进入修缮程序。其中,厕所内破损设施已经完成修缮,瓷砖的维修及更换。
“亟待群聚效应”“缺乏交流平台”
聚焦新兴业态深入调研联合办公行业
调研
为更好服务青年创新创业,街道团工委深入新虹辖区“People 2”“智筹工场”“大树下”等联合办公项目开展调研,并通过调研发现以下问题。
联合办公项目运营亟待发挥群聚效应。据不完全统计,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虽已汇集了近20家联合办公平台,但相互之间的合作较少,一方面项目运营需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另一方面单个项目内入驻企业有限,独立举办活动的成本很高,常态化开展活动有一定困难,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和青年创客的需求。
联合办公项目入驻企业亟需普及各类扶持政策。调研发现,小微企业对创新创业政策关注度较高,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企业反映目前的政策宣传比较分散,政府工作触角向联合办公内企业延伸较少,导致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对扶持政策申报的数量不多、热度不高。
联合办公行业亟需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调研发现,辖区联合办公的目标客群具有一定的层次细分,不同项目间也有沟通交流的需求,并非简单竞争的“零和”关系,同时,联合办公行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诉求具有共性,联合办公的招商与政府关注的“二次招商”有一定工作交集,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扶持。
推进
街道团工委启动筹建联合办公行业青年联谊会,吸纳各项目现场经理人作为会员,激活现场经理人的活力,联合他们定位青年需求、按需定制活动、拓展工作覆盖,通过有人情味的服务拉近和企业的距离,为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和做好“二次招商”贡献青年力量。
截至目前,已有14家联合办公的青年经理人加入联谊会,配合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开展双创政策宣讲1次,配送活动2场次,服务覆盖60余人次。
后续团工委将进一步做实工作机制,调动联合办公行业青年经理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和专业特长,将公共服务有效嵌入到联合办公项目内,让政策惠及更多小微企业,更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