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拉面
雨溟
  雨溟

  日本人对饮食烹饪有这样的总结:日本料理只有料而没有理,西洋料理只有理而没有料,只有中华料理既讲究食材丰富多样、新鲜当季、健康养生,其数十种烹饪方法的博大精深,既有料又有理,是真正的料理,让其他国家实难望其项背。事实上,同为岛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和自嘲只会开开罐头、餐桌放堆调味品的英国人相比,日本饮食烹饪同样是相当简单的。日本人的本事是把过去年代穷人和低级武士用以果腹的饭团,以及世界多地起源,包括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的鲙鱼——生鱼片,不但提升演变为日本的国粹——寿司和刺身,而且成为最享誉世界的美食。

  谈到日本在世界有影响力的美食,不能不说到日本面条。日本三大面条乌冬面、荞麦面和拉面或多或少带有中国的血统,与乌冬面和荞麦面不同,拉面在日本流行只有短短的百年历史。据考证,1912年前的明治时代还没有“拉面”这个单词,20世纪初,迁徙定居在日本横滨、长崎、神户,大都来自广东、福建的华侨,在中华街就已开设面馆,售卖以盐调味,以鸡骨、猪骨熬汤的汤面。后为迎合日本人的口味,有些拉面改以酱油调味,同时将日本的传统汤头——柴鱼、昆布高汤,混入猪骨鸡骨熬制成的高汤中,为此,汲取中国面食精华并加以当地化的日式拉面在昭和年间诞生并开始大行其道。二战前后,日本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简便美味的拉面自然成为日本民众最常吃最喜爱的料理。目前在日本拉面店星罗棋布,独具匠心的日本人改良研制出具有各地独特风味、制作方法考究繁复到极致的各式拉面,在各类网络、电视台的美食评比、介绍的推波助澜下,各种标新立异甚至稀奇古怪的拉面层出不穷。加上我国台湾人吴百福在1958年发明方便面,又使拉面成为节俭的日本人即食即用的方便食品,完成了拉面文化最终走向普通大众走向世界的完整闭环。

  在上海,饕餮之徒会为品尝某一菜系某个饭店特色菜肴不顾车马劳顿而趋之若鹜;在日本,拥趸们为了吃碗网红拉面,会特地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个城市。

  笔者前些年在东京培训时,去过很多拉面店。与中国不同的是,很多拉面店端出一海碗面条的同时会加送一碗米饭和一小碟腌渍菜。令人吃惊的倒不是此起彼伏吮食面条的呲溜声,而是日本人大都仅仅两大口就基本上干掉一大碗面条,第三口是把面条撩撩干净打扫战场而已了,因此,我给日本拉面客起个绰号叫“两口半”。日本人是很有仪式感的民族,我以为广受国人诟病的吃拉面呲溜声恰恰是日本人喜食拉面仪式感的一部分。当“两口半”们酣畅淋漓呲溜完面条,脸上头上冒着汗,双手撑在膝盖上面,低头耸肩端坐在榻榻米上若有所思,嘴里嘟囔着“好吃”,一副心满意足充满幸福感的样子,我会在一旁乜斜他们一眼,心里说:喔唷,帮帮忙,就是一碗面呀,弄得像真的一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上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下只角”的脾气
心灵的窗户
礼仪教育不可缺失
日本拉面
盛开的白玉兰
月色下的中央大街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日本拉面 2019-04-30 2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