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反抗压迫、欺辱,追求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呐喊响彻北平街头。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就像一团开天辟地的火,熊熊百年,又照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今天,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习近平向全国青年发表重要讲话,深情礼赞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青春是最富理想的时光。
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五四传统,去年习总书记在北大与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青年时代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全社会的责任,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习总书记在今天的讲话中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马克思是青年的楷模。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的马克思,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今天习近平寄语时代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青春是最应奋斗的时光。
习近平在今天的讲话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奋斗应该是青年时代的主旋律。
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说法,“史上最牛创业团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他们中,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算上两位共产国际代表,15位与会者的平均年龄仅28岁,这其中,毛泽东正好28岁。
激扬青春,挥斥方遒。
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逐步发展起更强大的队伍,以不懈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让中华大地换了人间,至今正好70年。
习总书记在今天的讲话中说,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在这个属于青年,属于共青团的时刻,需要铭记上海的历史贡献。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青年学生、工人与全国进步力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后上海也成为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之一。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共青团的前身、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阳里成立,并为培育进步青年、传播先进思想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有着光荣传统的上海青年,在新时代需要担负起更加重大而光荣的使命。
去年5月3日,市委书记李强来到复旦大学,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重温“信仰之源”,感受真理力量。李强书记对复旦大学青年学子说,广大青年要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初心、练就真本领的信心、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苦干实干的决心,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出更大贡献,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正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1920年春,陈望道在浙江老家柴房苦译《共产党宣言》,曾将墨汁误作红糖,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这则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故事“真理的味道”,今天依然值得回味。
时光荏苒,风云百年。
1919年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不再,曾经内心充满愤懑、痛苦、失望,又暗暗许下强国梦想的青年群体,今日朝气蓬勃,未来充满希望。
百年回望,再写青春华章。在上海全力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时代召唤青年梦想、青年智慧、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