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停办了几十年的农村广播,又响起来了!”曾经,有线广播是上海农村的“标配”,每个乡镇都有广播站,每天十个多小时的节目,从农事、气象、新闻,到好人、好事、风尚等,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但在时代变革中逐渐淡出舞台。时隔多年,“小喇叭”缘何重现沪郊?
原来,这一“复古”创意,源于重固镇在大调研中发现,农村老人获取新政策、新知识的愿望越来越强,但大多读不了报纸,用不惯智能手机,依靠村干部、村民组长上门,这种方式效果好,但效率低,由于口口相传,难免会出现误解或者不到位。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
去年,重固镇开展大量走访与调研,最终将目标锁定“广播”。重固镇党委委员崔卫琪介绍,农村广播有着广泛的基础,能够让声音迅速、直接飞入百姓家中,尤其受到中老年村民的喜爱。“当熟悉的乡音在耳畔响起,大家听到的不仅仅是新闻故事,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乡愁乡情。”
目前,重固镇微广播在一村一居率先试点。回龙村、福定居委康浦小区932户家庭均安装了小音箱,区域内架设光电缆线路15700米,建设镇村播音机房3个、室外点位18个。
“我们对农村广播很有感情,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好,出门也不便,通了广播以后,在家能晓天下事,还能听听戏曲,非常舒服。”看着家门口新装的小音箱,回龙村村民费雪明坦言,如果遇到灾害天气或紧急通知,都能通过广播第一时间了解。
此前,重固镇收集了解村民需求,对广播栏目详细规划、编排和制作,计划先期每周开设一到两期广播节目,目前已有“福泉之声”“乡村振兴”“红色课堂”“谈天说地”“法在身边”等,还将运用平台的应急插播、定时广播、对接互联等功能,讲好身边故事。
“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力求节目内容更加贴近听众朋友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今年,重固镇将陆续在徐姚村等乡村中开通广播线路,让更多村民收听到广播节目,在全镇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凝心聚力谋求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