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夏秋之交,承载着提升上海远郊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全市公立医院布局的使命,市六东院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0月26日,市六东院建成并开业试运行。
自此,一家驻扎临港,服务半径辐射浦东及长三角地区的新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启了救死扶伤、创新服务的全新征程。
学科框架初步形成 人才培养已有突破
作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郊区三级医院建设的“5+3+1”工程之一,市六东院承担着上海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建院以来,医院始终秉承百年六院医疗特色和文化底蕴,医、教、研、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为临港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门急诊患者年均增长率20%;服务出院患者年均增长率21.65%。
学科建设是衡量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医院学科框架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已有突破,完成两个周期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的遴选建设工作,获得院外纵向课题256项,科研经费4656万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5项(含面上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746篇,其中SCI论文344篇;获得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及5个培训基地;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优秀学术带头人2名,国之名医1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开业6年多来,全院上下朝着“成为一所优秀三级甲等医院和区域医学中心”的目标不断努力,蝉联2015-2016、2017-2018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2019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整合区域医疗资源
积极推进分级诊疗
根据沪府办【2012】9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卫生局等六部门制定的〈本市4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市六东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市六东院率先进行了医院管理体制的试点改革,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加强了会计监督。
在补偿机制改革中,市六东院于2013年1月5日起率先实行药品“零加成”,同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2015年6月1日起试点药品带量采购;2016年7月下调医疗器械收费价格。至今,共有281万名患者直接享受到上述改革带来的实惠,这项工作也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为更好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让周边百姓享受到更加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市六东院探索组建区域新型医疗联合体,先后与周边地区3家二级医院和书院、泥城、大团、芦潮港、万祥、宣桥、老港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健康宣教、双向转诊、社区医生培训进修、慢病筛查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联合体内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为拓展医联体外延范畴,医院又与浙江省嵊泗县人民医院、岱山县人民医院签署跨省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协议,探索建立跨省市医疗联合体的新模式,助推高质量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进程。
2018年,医院还积极探索通过与周边乡镇、村居、家庭医生的“1+1+1”签约新模式来推进分级诊疗新模式,为上海远郊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2018年10月,根据浦东新区统一安排,市六东院牵头成立“市六东院——临港医联体”,通过联网络、建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已完成区域影像中心和临检中心的建设,接下来将进一步有效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与重心下沉,推动医联内部资源整合,为优化就医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是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六东院坚持“感动服务、注重细节”理念,2014年12月起推进老年友好型医院建设,对门急诊区域的标识、颜色、服务设施、流程进行老年亲近型改进,共计完成标识更新600余处,新增专用标识200余处,方便老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准确辨识和定位;还根据老年患者的意见,制作老年友好培训手册400余份,调低了电梯运行速度,制作了大字版《就医指南》等。老年友好型医院建设初见成效,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不断提升。
市六东院还致力探索实行优质医疗服务新规范。2014年,医院成立出入院服务中心,优化住院流程,可提供入院登记、入院前宣教、住院费用查询、出院结账、出院后随访等一站式服务。通过管理流程的整合优化,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的时间由“30分钟以上”缩短至“20分钟以内”。2014年11月起,市六东院在全市三级医院中率先提出并实施门诊“零补液”,所有门诊患者不再接受输液治疗。为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普及与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完善安全合理用药制度,加强了输液监督管理。医院还积极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疑难疾病整合门诊建设,目前已开放疑难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妊娠期营养代谢疾病、老年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腰痛病、肺部小结节、小儿慢性病推拿等9个MDT(多学科诊疗),以及糖尿病、慢支哮喘2个服务型整合门诊,患者挂一个号就可享受多个科室医生的联合诊治。
此外,医院还通过实行门诊“10分钟”诊疗、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温馨母婴室等各项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诊疗水平高、就医流程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在2018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市六东院成为本市病人满意度“优秀市级综合医院”之一。
建院以来,市六东院积极倡导“热情工作、快乐生活”的员工核心理念。为进一步提升职工凝聚力,体现医院文化,医院积极组织和参与上海市医务工会活动,并获得市医务职工第八届文化艺术节丁组团体第一名和第十一届运动会丁组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2015年起,市六东院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项目,通过建立减压微课、提供7×24小时电话咨询、组建内部关爱大使、聘请专业心理咨询专家等措施,为广大职工提供心理、法律、婚姻情感、子女教育、管理等各类援助,助力职工身心健康,并于2017年获评全国医院文化亮点特色优秀案例。
肩负应急急救重任
勇挑医疗帮扶责任
作为临港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市六东院承担了应急急救的重任。医院完善了应急救援体系,优化突发事件抢救流程,不断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开设了“绿色通道”,建立“黄金1小时”急救机制,共妥善处置重大突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40余起。2014年11月3日上午,浦东新区东海大桥附近发生一起客车翻车事故,共43名车祸伤员需要救治。市六东院共接收伤员27名,其中重症患者9名。医院当即启动了重大事件抢救应急预案,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照分级抢救标准和职责分工全力救援,最终伤员全部救治成功。
同时,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做到全覆盖,加强对危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全程连续性的责任制护理,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近年来,临港地区多次举办重大特色活动,市六东院圆满完成50余项临港地区大型文化活动的医疗保障,如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公益传承跑活动、全国U16男子篮球集训赛等,共派出保障医护工作人员400余人次。医院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工作,坚持每月开设“健康大讲堂”,向社会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专家团队足迹遍布临港地区所有社区和村镇,通过“健康知识进社区”“健康知识进学校”“健康知识进企业”等活动,共使2.5万人次受益。
尽管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市六东院勇挑支援贫困地区的工作任务。自2016年5月至今,医院向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派出援滇医疗队6批次,共计30名医务人员,救治当地患者累计2.5万人次,解决1300余次会诊及疑难讨论问题,在当地开展了20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提供了开展新业务、增长新技能的医疗帮扶,真正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市六东院距离上海市中心78公里,可谓“离市中心最远”的三级医院,但其建设与发展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六东院员工克服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6年多来往返市区和临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39万公里。未来,市六东院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持续改进与创新,为浦东及长三角城市居民的健康护航。
王心璐 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