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木匠”办起敬老院
庄文
  庄文

  30年前,18岁的小木匠徐兵来上海做建筑装修,有了点积蓄便寻思着做点善事。

  他想到溧阳老家的奶奶老了、糊涂了,家人怕她乱走出事,只能将她固定在椅子上。爷爷90多岁了,有严重的便秘,徐兵父亲每天都操这份心,家里的一面墙和一个大橱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那是爷爷上厕所的日期时间和次数。六七年下来,整整一堵墙都记满了。在上海,徐兵又看到不少家庭的焦虑:空巢化、失智失能、保姆护工难找、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徐兵想开一家养老院。

  2009年,上海浦江电机厂老厂房要搬迁,区里在此想做社会福利事业,于是一拍即合,第一家养老院就这样开办了。徐兵要操心的事很多,老人的安全、身体状况、消防措施、家属意见、基层护理员的情绪……从那时起,徐兵的手机开始24小时不关机,经常失眠难安,一头黑发渐渐转为灰白。运营压力也令徐兵头痛。第一家养老院头两年严重亏损,第三年才慢慢好转。第二家地处小区内,知道的人很少,163只床位只住了三四十人,这样又熬了两年。熬过后又开了第三家、第四家,特别是第四家,徐兵把养老院的大门设计成世博中国馆的样式,还让人挂上灯笼,因为老人喜欢喜庆。

  徐兵还很舍得为老人花钱,一院开办仅六年,就“折腾”着装修换床,“大动干戈”,连老人家属都劝他算了,可徐兵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服,还是大大改善了里里外外的环境。去年,他听说区里要增加养老床位,就毫不犹豫地将一处只开了三年的酒店关掉,重新装修改造成了养老院。截止到现在,徐兵的养老院共收住了700余名老人,其中300多为失智失能老人。

  十多年来,徐兵都顾不上回老家过年,春节用工短缺,养老院人手不够,他把老家的亲戚都接来临时帮忙。为了让门卫和护工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徐兵父亲大年初一就顶在门岗,丈人、丈母娘被派去食堂帮忙。

  担任市、区政协委员后,徐兵结合自己在养老事业中所发现的问题,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和养老事业有关的提案。由他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都被市政协采用并且报送全国政协。今年,他在市政协全会上作了《构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应对老龄服务最难啃的骨头》的大会发言,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去年,徐兵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以及“中国诚信企业家”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卖包子的小姑娘
谷雨时节花气盛
谷雨时节花气盛
亲切的丹凤阿姨
“小木匠”办起敬老院
《中国古代的广告》补
美味槐花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小木匠”办起敬老院 2019-05-07 2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