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之王
绿化部门资料显示,上海栽种法国梧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7年。当时公董局拨款规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250株悬铃木和50株桉树。也就是说,上海最早一批的法国梧桐,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
法国梧桐能打败杨柳、香樟、黄檀等成为当仁不让的行道树之王,自有一番道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行道树选择标准包括,发叶早、落叶迟,夏季绿、秋季浓、冬季树形美、枝叶美。树冠形状完整、叶片紧密,可提供浓荫。能在城市环境下正常生长,根系深,病虫害少等。而梧桐树夏季树冠硕大,遮阳效果好。冬天,落叶的梧桐透光效果上佳。此外,梧桐抗逆性强,能适应城市贫瘠的土壤等不良环境。日常养护方面,梧桐耐修剪,其宽阔的叶片表面有毛,吸纳空气中颗粒物的滞尘效果要远好于其他树种。
总体上看,法国梧桐改善了城市生态结构,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炎炎夏日的遮阳和“落叶不扫”的秋色为人所称道,功远大于过。更重要的是,悬铃木是上海历史文化的见证,对许多上海市民而言,“法国梧桐”承载了太多情感记忆,甚至是海派文化的关键元素。因此,绿化部门表示不可能大规模“换树”。
可借机换树
不过,申城绿化部门也已遴选出一批适合作为行道树的新树种,借道路改扩建的机会推荐给各区栽种。据市绿化部门数据,目前,本市主要的行道树品种已多达48种。若算上小规模栽种的品种,则行道树品种已达60多种。
比如,静安区的万荣路,在改建时搬走了法国梧桐,栽种了294棵小叶椴。永和路也是如此,趁道路改建的机会,栽种了178棵樱花行道树,打造“浪漫樱花”的缤纷景致。同样,石门二路原本也是梧桐参天,道路改建中用118棵刺槐替换了法国梧桐。
在道路新建时,悬铃木也不再是唯一的行道树“候选者”,一大批新品种已在上海街头悄然出现。在杨浦区的新江湾城一带,行道树的品种多达12种,除了常见的悬铃木和香樟外,还加入了北美枫香、乌桕、实生银杏、朴树、榉树、臭椿、香樟、无患子、苦棘等。每到秋季,这些色叶树种会将政芳路、政云路、学德路、殷行路等数条道路“装扮”成一幅油画。
再如,奉贤南亭公路种植了北美枫香700株,南奉公路种有黄连木201株,金海公路栽种了900株纳塔栎,环城东路则栽种了1441株乌桕……这些行道树家族中的新成员,已用优异的表现为申城“添彩”。